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加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d为一周期,对照组应用DCF方案化疗。至少在2次化疗之后复查胸部、腹盆腔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近期疗效的评价,观察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5%)与对照组(5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7)。但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DC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其中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A组)18例,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B组)22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化疗毒性分级标准(NCI-CTC AE)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40例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经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 17例,稳定16例,进展7例,客观有效率(ORR)42.5 %(17/40),疾病控制率(DCR)82.5 %(33/4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5.3个月,1年生存率63.2 %(24/38)。亚组分析A组与B组相比,ORR分别为44.4 %(8/18)、40.9 %(9/22),DCR分别为83.3 %(15/18)、81.8 %(18/22),PFS分别为5.5、5.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4.7 %(11/17)、 61.9 %(13/21),前者均高于后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1、2级。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能耐受,可推荐作为体力状况(PS)评分较好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AMPK激活剂AICAR、siRNA敲低AMPK表达(AMPK siRNA)、AMPK抑制剂复合物C(AMPKi)联合多柔比星(DOX)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在不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38的活化,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间接反应细胞增殖。结果 DOX可诱导MCF-7细胞AMPK的活化,AICAR单独或联合DOX可诱导AMPK的激活及增加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AICAR+ DOX组与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7.7±1.6) %和(71.4±1.8) %(P<0.001);AMPKi或AMPK siRNA联合DOX后,p-AMPK及p-ACC表达明显下降,p38活化水平不受影响,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AMPKi+DOX组与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7±1.8)%和(96.3±1.7) %(P<0.001),AMPK siRNA +DOX组与错义siRNA+DOX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9±2.2) %和(95.9±1.8) %(P<0.001)。结论 AMPK介导DOX诱导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31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39名对照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PCR-RFLP检测其基因型。结果:1)c1/c1、c1/c2和c2/c2基因型分布频度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58,P=0.037。与c1/c1基因型相比,c2/c2基因型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2)有饮酒习惯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3)CYP2E1RsaⅠ多态与饮酒习惯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论:CYP2E1RsaⅠ基因多态和饮酒习惯影响结直肠癌的易感性,二者在结直肠癌发生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菌检查结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感染,感染率50%(25/50);初次化疗患者61.5%(16/26)出现感染,其中4231%(11/26)发生重症感染;再次化疗患者37.50%(9/24)出现感染,其中8.33%(2/24)发生重症感染;化疗后出现的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44%,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常为感染的唯一表现,致病菌检查阳性率仅38.46%;广谱抗菌药的降阶梯治疗有效率93.7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易出现感染,特别是初次化疗的患者极易出现重症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使用广谱抗菌药进行降阶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OLFOXIRI方案[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4-甲酰四氢叶酸(LV)]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O-XIRI方案治疗.CPT-11 150 mg/m2,持续静脉滴入90 min,d1;L-OHP 65 mg/m2,持续静脉滴入2 h,d2;LV 2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 h,d2;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2,d3;5-FU6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2 h(泵),d2,d3;每14 d重复.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4.3%),部分缓解(PR)25例(54.3%),稳定(SD)14例(30.4%),疾病进展(PD)6例(10.9%).未手术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10.2个月.安全性评价:发生卒最高的Ⅲ、Ⅳ度毒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3例(28.0%),腹泻6倒(13.0%).结论: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放疗抵抗导致局部未控仍常见,因此预测放射敏感性对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非常有益的。影响放射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p53状态是重要因素之一,p53基因上下游信号分子的调控亦能影响宫颈癌放射敏感性。本文分析了p53基因在不同宫颈癌中的差异,并探讨p53调控放射敏感性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16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远端胃切除根治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根治术组,两组患者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术中、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8±40.2)min和(244.7±39.7)min、(299.5±114.9)ml和(273.8±121.4)ml、(28.4±9.4)个和(27.7±9.1)个、13.0%(14/108)和14.0%(15/108),46.9%和47.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OR=1.536)、淋巴结转移(OR=0.739)、浸润深度(OR=1.534)与化疗方案(OR=1.337)是影响术后3年存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显著,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直径与化疗方案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