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1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食管多发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15例拒绝手术治疗的食管多发癌患者,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10 MV X线分3~4个共面野进行适形照射,2 Gy/次,1次/d,5次/周;临床靶区剂量40~50 Gy/4~5周,肿瘤靶区剂量60 Gy/6周;同期采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第1、29天联合化疗;化疗后第2天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结果 所有患者1、3年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6.7 %(13/15)、33.4 %(5/15)和73.3 %(11/15)、26.6 %(4/15)。不良反应:1~2级、3~4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86.7 %(13/15)、13.3 %(2/15)和80.0 %(12/15)、20.0 %(3/15)。结论 对于近端病灶位于胸上段甚至颈段的食管多发癌,放疗是较好的治疗手段;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食管多发癌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颈段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首程治疗为IMRT联合同期化疗的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均采用IMRT,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顺铂(TP方案)或5-氟尿嘧啶+顺铂(PF方案),治疗后观察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1、2、3 a生存率分别为82.5%、60.0%、42.5%。急性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 I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颈段食管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陈意标  张汉雄  张坚 《肿瘤药学》2013,(2):130-132,14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局部小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小野放射治疗,GTV处方剂量64Gy,CTV处方剂量50Gy,常规分割;GTV外放1.0~1.5cm为CTV,其他无转移部位不予预防性照射。放疗后3个月行CT检查,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完全缓解率为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6.7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Akt蛋白的表达与梅州地区客家人食管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食管鳞癌和食管良性肿瘤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p-Akt蛋白全部着色在细胞浆,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9%,高于食管良性肿瘤组织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kt蛋白的过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应用CT与MR图像融合,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01月至2019年11月,选择30例于梅州市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依据检查方法存在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的检查方法为CT扫描技术,观察组采用的检查方法为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比较两组靶区平均体积和各分期鼻咽癌肿瘤靶区体积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靶区平均体积为(45.58±20.64) cm3,大于对照组的靶区平均体积(29.19±19.13) cm3(P<0.05);观察组在T1、T2、T3期中的鼻咽癌肿瘤靶区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T4时期两组鼻咽癌肿瘤靶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应用CT与MR图像融合具有显著效果,兼具了CT与MR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显示的靶区平均体积更大,在T1、T2、T3期可观察的鼻咽癌肿瘤靶区体积均大于单独使用CT扫描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共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或续贯化疗,放疗过程中予以尼妥珠单抗治疗,每次200mg,每周1次。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病灶CR 79.5%,PR 18.2%,SD 2.3%;颈部淋巴结CR 83.3%,PR 16.7%。放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耐受性较好,出现的毒副反应较小,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肤反应、食欲减退及恶心/呕吐,大多为1/2级,仅有29.5%患者出现3/4级不良反应,无痤疮样皮疹、输液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缓解率较高,近期疗效较好,出现的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和4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老年组患者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老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老年组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老年组Ⅲ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全部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青年食管癌患者发病无性别差异,老年食管癌患者多见于男性;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较青年患者多,需要加强围术期治疗,积极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诊疗是提高食管癌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2016年度福建省放射治疗应用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普查的方法搜集全省放射治疗单位的放射治疗及其配套设备的种类与数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以及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统计26家医院的放射治疗患者和门诊量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来估算全省的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结果 2016年福建省有32家放射治疗单位,放射治疗设备62台套,模拟定位机33台,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57套,放射治疗工作人员762名,可搜集到的26家医院的放射治疗患者共计15156人。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应用频度与门急诊和住院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加速器设备数呈正相关(r=0.311、0.893、0.956,P<0.05);后装治疗的应用频度与门急诊和住院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后装设备数呈正相关(r=0.307、0.966、0.988,P<0.05)。通过估算得到福建省2016年度放射治疗应用频度为0.54例/千人口。经调查各单位基本都能按照规定开展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但晨检仪、井型电离室等放射治疗质控设备的配置明显不足。结论 近几年我省的放射治疗发展较快,规范、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应当作为将来我省放射治疗管理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治疗前血液标志物在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目前尚未明确。探讨治疗前血液标志物与鼻咽癌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在治疗后近期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共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过程中予以尼妥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拷贝数。结果: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R及血浆EBV DNA水平均未显示出与鼻咽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及治疗后的肿瘤缓解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治疗前联合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后颈部淋巴结的缓解程度显著相关,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的患者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显著升高。结论:对于尼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前联合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较单独血小板计数、PLR和血浆EBV DNA水平更能预测患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