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预后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以此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和患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39例患的90枚阴性淋巴结中22例患(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灶。有无复发转移患的淋巴结微转移率有显性差异(81%vs39%,P=0.02);有无微转移灶的患的生存期各为32个月和48个月,3年生存率各为35%和75%(P=0.0178)。结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手术后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术后自体肺并发症对移植疗效和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单中心施行的48例单肺移植的临床资料.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9例(61%),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4例(29%),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例(4%),尘肺2例(4%),肺淋巴管肌瘤1例(2%).分析术后对侧自体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和处理,并探讨其对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48例单肺移植受者中,21例(43.7%)出现了对侧自体肺并发症,其中7例(14.6%)因自体肺并发症死亡.并发症分别为气胸2例(4.2%),对侧肺减容术术后持续漏气1例(2.1%),后期自体肺过度膨胀4例(8.3%),顽固性乳糜胸1例(2.1%),肺内恶性肿瘤2例(4.2%),细菌感染6例(12.5%),真菌感染5例(10.4%).有自体肺并发症及无自体肺并发症受者术后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63%、42%、21%以及85%、55%、48% (P<0.05).自体肺感染性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子(P<0.05).结论 受体对侧自体肺并发症是影响单肺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感染性的自体肺并发症,采用外科手段常可成功治疗,而自体肺感染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P14(INK4a/ARF)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4蛋白的表达,研究其预后价值。方法以P14抗体FL-132蛋白对39例患者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9例患者中25例(64.1%)P14蛋白表达阳性;临床Ⅰ~Ⅱ期患者的P14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78.0%比43.8%,P=0.043);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的P14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8.3%和43.8%,P=0.043;无P14蛋白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有P14蛋白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月和45月,P=0.0235。结论肺癌组织中P14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有较好的预后,检测肺癌组织中P14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 方法 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6h、12h、24h各1组、冷缺血保存24h后左肺移植再灌注3h组。在相应各时间点采取肺组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IL-1βmRNA的表达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结果 除冷缺血12h组和冷缺血24h组之间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差别不显著外(P=0.167),其余各组之间IL-1β表达相对量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MPO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各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9,P<0.01。结论 前炎症因子IL-1β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炎性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移植肺功能评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IL-1β基因的表达在保存液灌洗后的冷缺血保存早期就开始出现,而不是在再灌注之后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能否成为肺隔离症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2010年2月—2021年6月诊断为肺隔离症并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并对胸腔镜组进行亚组(单孔胸腔镜组和多孔胸腔镜组)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131例,其中男62例、女69例,平均年龄(39.3±13.2)岁。胸腔镜组103例,开胸组28例。左下肺隔离症104例,右下肺隔离症26例,双下肺隔离症1例。咳嗽(88例,67.2%)为主要临床症状。术前119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确诊。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而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胸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亚组分析中单孔胸腔镜组与多孔胸腔镜组术中中转开胸的比例分别为11.8%和13.5%。同时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多孔胸腔镜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多孔胸腔镜组低,且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多孔胸腔镜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M)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三套管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和静脉ADM给药组(每分钟0.05μ/kg体重),分别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移植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性粒细胞计数、缺血再灌注后血气分析以及移植肺组织湿/干(W/D)重最比测定.结果 再灌注4 h后,对照组的MPO活性(0.45±0.07)显著大于ADM给药组(0.2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4,P<0.05).对照组左肺BAL中性粒细胞计数值为(152士23)×105,明显高于ADM给药组的BAL中性粒细胞计数值(87±12)×103,t=2.813,P<0.05.对照组移植肺组织湿/干(W/D)重量比为8.39±0.96,显著高于ADM给药组7.02±0.71(t=3.509,P<0.01).在灌注2 h时,对照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为(177.62±23.12)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ADM给药组(438.50±45.5)mm Hg(t=3.016,P<0.05);再灌注4 h时,对照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为(141.75±19.32)him Hg,显著低于ADM给药组427.75±49.98(t=3.248,P<0.05.此外,对照组在再灌注4 h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较再灌注2 h时明显降低(t=2.583,P<0.05);而ADM给药组在再灌注2h和4 h时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却无显著变化(t=2.134,P>0.05).结论 ADM能够通过抑制移植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性损伤的机制发挥其器官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我们为1例移植肺(右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合并左肺重度气肿的患者施行再次右侧单肺移植并同期左侧肺减容术,受者术后恢复顺利,肺功能明显改善.2009年6月22日,因左肺气肿加重,第3次手术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平稳,顺利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海峰  陈晓峰  丁嘉安  高文  周逸鸣  陈乾坤 《肿瘤》2006,26(10):920-92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 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53例肺癌标本,44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nm23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手术、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判断有无转移并确定分期,就nm2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nm23 mRNA在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4%(23/53)和40.9%(18/44),P〉0.05;在低分化、晚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其nm2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m23 mRNA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个月和46个月,其表达量与患者的预后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但尚无足够证据显示其与肺癌的预后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意义。方法 以行肺癌根治性手术的39名患者为对象,用免疫组化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90枚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同时也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相应患者原发肺癌病灶中的p53、p21^ras和Ki67的表达。结果 22个患者(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移灶。原发肺癌灶中有p53、p21^ras和Ki67表达的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高于无这些蛋白表达的患者。肿瘤直径大于3cm的患者和肿瘤直径小于3cm的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58.3%,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原发肺癌病灶中p53、p21^ras和Ki67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对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患者围手术期心肌和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接受LVAD置入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17例,根据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分为单独LVAD组(3例)和伴随手术组(14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标志物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LVAD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CK-MB、Mb、Hs-cTnT、NT-proBNP、Scr和eGF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手术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CK-MB、Mb、NT-proBNP和Scr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Hs-cTnT升高和e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