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孢菌素A(CsA)系高效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脏器移植,在血液系统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亦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我院两年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细胞减少性疾病38例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38例均为1995年1月~1997年7月在我院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认识的飞速发展,一系列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受体、抗原、细胞内关键物质相继被发现,譬如ALL细胞表面表达的CD19、CD20、CD22、CD33和CD52抗原,引发了以这些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的研发.其中利用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ALL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并且提高了CD20+ALL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蟾毒灵(bufalin)对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Daudi,以0、5、10、20、40、80 nmol/L浓度蟾毒灵处理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膜联蛋白(annexin)Ⅴ/碘化丙啶(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及B细胞淋巴瘤(Bcl)-2、c-Myc的变化,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c-Myc RNA水平的变化。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对Daud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且经48 h处理后的抑制率明显高于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03±2.56)nmol/L;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蟾毒灵可诱导Daudi细胞发生凋亡;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蟾毒灵处理Daudi细胞48 h后,胱天蛋白酶3、9及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均出现明显剪切,并伴有Bcl-2及c-Myc癌基因的下调;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c-Myc癌基因在m RNA水平也出现明显下调。结论:蟾毒灵能够诱导Burkitt淋巴瘤Daudi细胞株发生凋亡,下调的c-Myc及Bcl-2癌基因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9年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2009年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包括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肺癌、胃癌、肾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令人瞩目的进展.此外,有关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数项肿瘤治疗新标准的提出同样令人关注.通过重新检视常规的肿瘤筛查、检测和预防策略,发现了存在于其中的局限.大样本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解答了乳腺癌领域的一些争论.总之,2009年的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值得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Jagged-1蛋白属于Notch信号通路的配体之一,而Notch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和细胞之间接触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在造血微环境中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Notch信号通路中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的生物学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基质细胞影响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构建过表达Jagged-1蛋白的NIH-3T3细胞株。构建含Jagged-1全编码区基因的pEGFP-IRES2-Jagged-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NIH-3T3后,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转染后NIH-3T3细胞高效表达Jagged-1蛋白;经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及有限稀释法挑取单克隆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证实建立起过表达Jagged-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模型,即NIH-3T3-pEGFP-IRES2-Jagged-1细胞株。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Jagged-1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株。过表达Jagged-1蛋白的NIH-3T3单克隆细胞株的构建为我们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的细胞耐药的作用机制并为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第15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EHA)于2010年6月10~13日在西班牙美丽城市巴塞罗那举办.本届年会共收到2 175篇论文,聚集了来自欧洲、美国、亚洲等全球各地血液病临床医生和学者,规模盛大,内容新颖,ASH/EHA联合座谈会专题讨论发展中国家血液肿瘤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机遇,大会也延续以往的传统,着重讨论了血液病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质量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本文就大会亮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的意外外渗是蒽环类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组织严重创伤.以往,蒽环类药物外渗所致的较大创伤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或)皮肤移植而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右丙亚胺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的皮下损伤高度有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岁女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1例,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左手背红肿、溃破、剧烈疼痛,给予右丙亚胺静脉注射治疗(1 000 mg/m2,第1~2天,500 mg/m2,第3天).其有效性评定由彩色摄影和临床随访(1个月)评定.结果:患者应用右丙亚胺后,创面恢复迅速,治疗后第19天创面完全愈合,后遗症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色素沉着,手部功能无影响.但右丙亚胺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对症处理后能缓解,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尽管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疗效令人鼓舞.本例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上海瑞金医院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效果,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泊沙康唑预防性治疗后,2例(1.96%)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死亡,但与泊沙康唑治疗无关.1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8%;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和1例未确诊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停用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整体停药率为13.7%(14/102).泊沙康唑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均无相关性(rs=-0.02,P=0.853;rs=0.167,P=0.113),住院时间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呈正相关(rs=0.448,P=0.000).结论 泊沙康唑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性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9.
淋巴瘤循证治疗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多年来其分类方法的不统一以及治疗的多样化使得NHL患者的疗效难以得到评估和提高。21世纪初,WHO在既往欧美淋巴瘤修订分类(revised European American lymphoma,REAL)的基础上提出了WHO分类。WHO分类不仅对众多亚型的NHL作出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分类,而且在大量文献资料的支持下,为各种亚型的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使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为客观,从而优化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