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预测模型,为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GCPM)提供病例筛选方法。方法:比较完全CRS(complete CRS,CCRS)组和不完全CRS(incomplete CRS,ICRS)组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参数,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CC独立预测因子,精准预测CCRS可能性。结果:12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C0组52例(41.6%),中位总生存期为30.0(95%CI:16.8~43.3)个月;CC1-3组73例,中位总生存期7.3(95%CI:5.7~8.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C1、CC2和CC3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CC0定义为CCRS组,CC1-3定义为ICRS组,构建并优化了以腹膜转移时相(OR=14,95%CI:2.0~97.9,P=0.008)、术前肿瘤标志物(OR=6.5,95%CI:2.1~37.8,P=0.037)和腹膜癌指数(OR=1.5,95%CI:1.3~1.8,P<0.001)预测ICRS的多因素回归模型和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列线图显示预测准确度、一致性良好。根据列线图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设定CCRS预测概率≥50%,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同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正常组、异时性且术前肿瘤标志物异常组腹膜癌指数界值点分别为:≤16、≤12、≤10和≤5。结论:CCRS+HIPEC可延长部分经选择的GCPM患者生存期,以腹膜癌指数为核心,联合腹膜转移时相和术前肿瘤标志物的病例筛选策略,可有效选择高概率实现CCRS的患者接受CCRS+HIPEC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腹腔化疗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腹膜转移病灶,正逐渐被应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通过腹腔化疗港可反复多次进行腹腔化疗,而化疗港的顺利使用是腹腔化疗持续进行的关键。本研究将探讨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留置腹腔化疗港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腹腔化疗港留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应用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式。  结果  共有54例患者植入55个化疗港,平均使用时间为8.4(0.8~32.0)个月,共13例出现并发症(23.6%),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堵塞(7.3%)、严重疼痛(5.5%)、感染(3.6%)、反流(3.6%)、置针困难(1.8%)及皮下硬结(1.8%)。并发症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化疗港放置后2.1个月。分析未发现与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P > 0.05)。  结论  通过规范与细致的操作,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胃癌腹膜转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评估结果,将26例发生腹膜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76例未发生腹膜转移患者纳入无转移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AFP、CEA、CA125、CA19-9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获取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数据,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的TNM分期等级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术前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  相似文献   
4.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阿霉素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引起阿霉素性心肌病,早期出现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1].异丙酚可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本研究拟通过评价异丙酚对阿霉素诱发大鼠离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时应用解剖与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直肌肌皮瓣的血液供应 ,神经支配 ,应用设计及再造乳房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择 4例乳癌切除后 2~ 4年的病人应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逆转再造乳房 ,皮瓣最大面积 2 1cm× 9 1cm ,最小面积16cm× 7 4cm。结果  4例病人中除 1例病人远端出现血运障碍而得到及时纠正外 ,其余 3例均一期愈合。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与其它皮瓣相比有其损伤少 ,切口相距小 ,逆转角度适宜 ,勿须血管吻合 ,肤色一致 ,弹性好 ,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阿霉素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引起阿霉素性心肌病,早期出现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1].异丙酚可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本研究拟通过评价异丙酚对阿霉素诱发大鼠离体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腿内侧皮瓣用于急诊外科,临床报道并不多见。我科自1985年至今,采用以胫后动脉,大隐静脉以及相伴行静脉为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四肢、颜面部急诊外伤共1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同侧岛状瓣,对侧交叉皮瓣获得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