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联合应用IL┐2和LAK细胞对脑星形细胞瘤预后的影响。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行全脑放射治疗,其中13例联合应用IL┐2和LAK细胞治疗。结果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和联合应用IL┐2/LAK细胞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手术方式、Karnofsky评分和联合应用IL┐2/LAK细胞与生存期关系密切。结论全切肿瘤后联合应用IL┐2/LAK细胞有助于延长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多普勒监护(IDM)在鞍旁肿瘤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45例鞍旁肿瘤手术中应用ID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3例出现暂时的肢体偏瘫。结论在鞍旁肿瘤手术过程中合理应用IDM,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术中血管的损伤及减轻血管的受损伤程度,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的术中监测作用和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于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至3个月随访此21例,痉挛完全消失12例,明显减退5例,MD-OC反应不复存在,部分减轻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的5例,症状则无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评估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对重度颅脑外伤60例术后72小时内行SSEP检查,并比较SSEP分级与格拉斯哥评分(GCS)对术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者38例,预后不良者22例。如以两侧均测得N20波为预后良好的指标,其阳性率为87%,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77%;以一侧或两侧N20波缺失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则三者分别为85%、77%和92%。结论SSEP可作为一种新的预后评估手段,其中N20波的存在与否是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术中监护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术中TCD监护下切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8例。结果肿瘤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出现术后长期的肢体偏瘫。结论术中合理应用TCD监护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6年5月以来,对来诊主诉面肌抽动患者138例进行面神经的肌电位活动及诱发肌电位活动检查,探讨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面肌痉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性和价值。现报道如下。资  料对象 面肌抽动患者13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80例;年龄30~75岁,平均505岁;病程1个月~30年,平均474个月。根据临床主诉和症状特征分为典型组、非典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典型组为以一侧眼轮匝肌抽搐发作起病,逐步发展至颊部、口角联同抽动(包括仅一侧眼轮匝肌的抽动)[1,2],又称原发性面肌痉挛114例(其中12例单纯一侧眼轮匝肌抽动);非典型组指除了典型组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进行BAEP反复测定,动态观察病情转化过程中BAEP各波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V波的出现,其次足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而病情恶化后的改变则相反。结论: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的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是意识改变的脑电生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8年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28例39眼,其中29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76.90%.在反搏治疗前、后对每眼都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发现潜伏期有明显缩短,两者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我们认为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程短、见效快、无全身副作用等优点,对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更有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动诱发电位刺激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不能监护脊髓全部的功能,本组实验拟采用经硬膜外腔脊髓单刺激和串刺激(trainstimulation),肌肉记录的方法来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为临床使用MEP监护脊髓手术提供实验室数据。1 材料与方法 Dantec的KeypointP诱发电位仪记录MEP,单刺激:波宽02ms方波,滤波范围10~5kHz,串刺激:3、5个电泳冲(图1),每个脉冲波宽为05ms,波间期为4ms。刺激强度2~25mA,滤波范围500~10kHz,观察时间为50~100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