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泡膜蛋白1(vacuole membrane protein-1,VMP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重要功能的抑癌基因.为明确VMP1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和意义,本研究通过慢病毒载体沉默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中VMP1基因的表达,探讨VMP1基因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VMP1的表达状况;设计人VMP1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在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并感染VMP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系,运用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其对VMP1基因的沉默效果;VMP1基因沉默后,通过MTT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运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VMP1在5种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具有低转移潜能的HT-29和SW480细胞与具有高转移潜能的LoVo、RKO和SW620细胞相比,有更高的VMP1表达水平,其中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P=0.005;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9,P<0.001.选取低转移细胞株中VMP1表达相对较高的SW48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构建VMP1 shRNA慢病毒载体沉默SW480细胞中VMP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结果提示,VMP1稳定沉默的SW480细胞构建成功.在稳定沉默VMP1基因后,MTT法显示SW480细胞的增殖速度在24和48 h显著升高,F值分别为79.77和12.35,P值分别为<0.001和0.025.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W480细胞的集落数目显著增多,F=75.23,P<0.001.二者均表明SW480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VMP1基因沉默后可抑制SW480细胞凋亡,F=84.44,P<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VMP1沉默后SW480迁移能力增强,F=155.90,P<0.001.结论 VMP1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有关,进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otch和PI3K/Akt两条信号通路对人食管腺癌细胞OE33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两条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Notch信号通路阻滞剂DAPT和PI3K/Akt信号通路阻滞剂LY294002分别单独和联合处理OE33细胞,设置对照组;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OE33细胞中NICD、Hes1、p-Akt、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用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Notch1通路阻滞剂DAPT能减低Notch1通路相关蛋白NICD和Hes1的表达,并能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PI3K/Akt路阻滞剂LY294002不仅使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减低,还能降低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使NICD的蛋白和Hes1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DAPT和LY294002联合处理组的NICD、Hes1、p-Akt的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和单药处理组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能力亦明显减弱。各处理组中PTE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结论 Notch和PI3K/Akt两条信号通路在食管腺癌细胞OE33中可能存在串话, 同时抑制这两种信号通路能有效的抑制OE33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作为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已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有关5-azaC在食管癌中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凋亡逃逸是肿瘤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抗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Notch1信号通路是促进食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之一,与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凋亡等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探讨5-azaC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探索5-azaC作用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采用50 μmol/L浓度的5-azaC处理TE-1及OE33两种食管癌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5-aza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效率;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在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凋亡情况及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XL(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CL-XL)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系中Notch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Notch细胞内区(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5-azaC可诱导食管癌细胞TE-1及OE33凋亡,并明显抑制两种细胞增殖;5-azaC作用于TE-1及OE33细胞时可使Notch1 mRNA表达升高,而NIC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5-azaC对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及食管腺癌细胞株OE33均有较强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NICD蛋白从而抑制Notch1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紫杉醇60mg/m2+0.9%氯化钠溶液1500~2000mL腹腔内化疗,每周1次,共2~4周。按WHO标准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判断。结果:5/6例患者CR,1/6例PR。腹腔积液缓解时间为0.5~10个月,总生存期2~10个月。Ⅰ~Ⅲ度腹痛者4例,Ⅰ度白细胞下降者4例,Ⅰ度脱发者3例,Ⅰ度肝功能损害者1例(既往有乙肝病史)。结论:紫杉醇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FOLFOX方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化疗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损害了机体的正常免疫。很多文献曾报道晚期肠癌的化疗,常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本研究探讨FOLFOX方案即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数的影响及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8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FOLF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mg/m2,第1天,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化疗前及化疗后2周、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根据临床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以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结直肠癌患者第1天、第2周及第4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比较均无显著下降(P〉0.05),但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与健康人相比下降,而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下降,而且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比例越高;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对机体免疫力影响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是否需要应用免疫增强剂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华蟾素联合化疗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病理学证实的(手术47例,胃镜活检13例)晚期胃癌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EOF化疗方案,即奥沙利铂(L-OHP)135mg/m2d1,表柔比星(EPI-ADM)50mg/m2 d1加5-氟尿嘧啶(5-FU)375~425mg/m2 d1~5,维持120h,每3周重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华蟾素20mL/d×10d;对照组(EOF)应用L-OHP 135mg/m2,EPI-ADM 50mg/m2 d1加5-FU 375-425mg/m2 d1~5,维持120h(静脉泵2mL/h),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2例,进展(PD)3例,对照组3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3例,进展4例,治疗组治疗有效率(CR+PR)为50.0%,略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3.3%)。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手足麻木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但血小板III~IV度下降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口腔炎、腹泻发生率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HepG2细胞中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脂质体作为转染载体,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于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1)空白对照组;(2)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组;(3)转染SCF错义寡核苷酸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SCF、bF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中c-kit与bFGF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后HepG2细胞凋亡率。结果与转染错义寡核苷酸组相比,SCF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细胞中c-kit、bF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转染SCF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SCF在肝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SCF/c-kit有可能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上游对肝癌细胞bFGF的表达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103例IV期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理亚型、血红蛋白、行为状态评分(performancestatus,PS)、体质量、吸烟指数、肿瘤转移情况、系统抗肿瘤以及癌胚抗原(CEA)和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并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接受系统抗肿瘤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15个月比7个月,P=0.002)。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红蛋白、PS评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以及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Ps评分、血红蛋白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亚型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有关。结论:治疗前PS评分和血红蛋白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时要考虑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