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钼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66例乳腺黏液癌的钼靶影像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影像均表现为肿物影或肿物伴钙化。单纯型35例,形态、边缘以良性特征为主,仅14%呈不规则形,29%边缘浸润,病理黏液含量高,误诊率为51%。混合型31例,形态、边缘以恶性特征为主,不规则形81%,边缘浸润、毛刺占88%,病理黏液量少,误诊率仅为9%。结论单纯型黏液癌多黏液组影像学表现类似良性疾病,少黏液组及混合型黏液癌多为浸润性生长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侵犯乳头的概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3 月行乳腺癌标准乳房切除术病例1 190 例,比较临床乳头异常组(54例)与无明显异常组(1 136 例)乳头浸润率差异,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隐匿性乳头浸润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标本乳头浸润率为6.0%(71/ 1 190),其中临床乳头异常组为40.7%(22/ 54)显著高于无明显异常组的4.3%(49/ 1 136)(χ2= 121.9,P < 0.001)。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中央象限、外周象限)、肿瘤至乳头距离(≤ 2 cm、> 2 cm)、脉管癌栓、肿瘤(包括原位癌)长径(≤ 3.5 cm、> 3.5 cm)、T 分期、N 分期和TNM 分期与隐匿性乳头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肿瘤至乳头距离、T 分期和 N 分期是乳头浸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临床乳头无明显异常者乳头浸润概率较低。肿瘤位于外周、至乳头距离> 2 cm、T 1~T 2、N 0~N 1 的病例保留乳头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圆柱瘤基因(CYL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和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3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组织中CYLD mRNA表达水平;采用对照慢病毒和CYLD过表达慢病毒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系, 建立对照组和CYLD组,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EdU和体外移植瘤分析CYL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体外移植瘤分析CYLD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CYLD对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活化因子蛋白1(A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CLYD蛋白表达水平(1.02±0.17)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0.49±0.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00, P<0.05)。癌旁组织CLY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8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和相关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3.2%。BPBC患者发病年龄小于单侧乳腺癌患者(P=0.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12月或24月作为双侧肿瘤发病时间间隔来定义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与异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时,sBPBC患者预后劣于mBPBC患者(P=0.018,P=0.000);第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预后劣于浸润性导管癌(P=0.03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2,P=0.02,P=0.049)。结论 BPBC发病年龄较早;sBPBC患者比mBPBC预后更差;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经典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及乳房重建的一个发展过程。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如全数字钼靶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的普遍使用,以及女性对乳房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使得临床中早期乳腺癌比例逐渐增高,这促使临床医师在重视外科根治性的同时兼顾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ACSOG Z0011时代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行冰冻病理检查,按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统计分析冰冻病理的准确性;按Z0011入组标准分析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诊断对后续腋窝处理的影响。结果 395例入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阳性59例,阴性336例,冰冻切片的假阴性率为21.3%,敏感度为78.7%。在59例阳性患者中,按Z0011入组标准统计分析,26人(44.1%)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而在接受保乳手术患者中,该比例为92.9%。结论对于T1-2期、术前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不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6岁.2000年8月因左侧乳腺癌就诊于我院乳腺中心,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瘤6.0 cm ×7.0 cm.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6岁.2000年8月因左侧乳腺癌就诊于我院乳腺中心,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瘤6.0 cm ×7.0 cm.  相似文献   
9.
钼靶是筛查和诊断乳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主要通过影像上发现的肿物和钙化来判断疾病性质,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的筛查,尤其是乳房肥大、腺体萎缩的中老年妇女。因其对微钙化显示清晰,是目前发现钙化型早期癌,甚至原位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与耐药相关蛋白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提取10例TA方案(蒽环类+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的总蛋白;根据Miller & Payne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将grade 4~5合并为化疗敏感组,grade 1~2合并为化疗耐药组,每组各有5例患者;应用抗体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运用上述10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蛋白质表达结果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空芯针穿刺活检可以为蛋白质芯片研究提供足够量的蛋白;分析化疗敏感组与化疗耐药组患者的蛋白表达谱差异,筛选出差异蛋白61个;以此差异蛋白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此两组乳腺癌标本聚成两类,准确率100%.结论 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验证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