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脊柱损伤中最多见的类型,并可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而导致不全瘫痪甚至截瘫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磁共振影像(MRI)的脑白质异常随年龄增长而多见且严重,表现为MRIT2加权像上出现高强度信号。文章讨论了老年人MRI脑白质异常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股动脉与腘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股动脉和腘动脉是下肢的主要动脉,损伤后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将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1995年至2005年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股动脉、腘动脉损伤共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0d,加重5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年。入院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志清醒,完全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0级、Babinski征阳性。头颅MRI检查:①左额叶大片异常信号,考虑为出血性脑梗死;②双大脑半球、桥脑多发梗死灶。血管B超:左颈内动脉(ICA)血栓形成,管腔闭塞。TCD:左ICA终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右侧腕关节疼痛及畸形10余年,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查体见右侧腕关节掌屈及尺偏畸形.背尺侧明显突出,腕关节背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柱外科的深入发展 ,脊柱手术越来越普遍 ,术后腰腿部残留疼痛也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自 1998~ 2 0 0 1年 ,作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功能锻炼治疗此类疾病 37例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 ,男 2 7例 ,女 10例。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5岁年 ,其中 2 3~ 33岁 14例 ,34~ 4 4岁 6例 ,4 5~ 5 5岁 7例 ,5 6~ 75岁 10例。就诊时间最短术后 2 3天 ,最长 2年3个月。椎体外伤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手术后 6例 ;拆除该固定手术后 7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7例 ,其中开窗者 3例 ,半椎板切除者 2…  相似文献   
7.
孟永骏  郑国富  郑俊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21-1522
目的 观察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17个月,患者X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35±1.1)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价标准,优17例(45.95%),良15例(40.54%),可5例(13.51%),优良率为86.48%.结论 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很好暴露骨折端,操作方便,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手术患儿围术期TLR4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手术患儿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TLR4通路变化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手术期间观察组TLR4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LR4表达先降后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TLR4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TLR4表达先降后升,且低于观察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前血清S100蛋白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24h血清S100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体动、分泌物增多、精神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手术患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平衡TLR4的表达水平,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对80例门诊患者辩证分型1肝阳上亢,平肝养阴方(天麻、钩藤各15g,黄柏8g,茯苓、木香各10g,知母9g,沙参10g,鸡内金、陈皮各8g,麦冬6g,白术8g);2肾虚,益肾补虚方(鲜地黄20g,山药15g,枸杞子、泽泻各10g,熟附子5g,白术、茯苓、牛膝、白芍、生姜各10g);3肝阳化风,镇肝熄风方(怀牛膝25g,天麻、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栀子9g,黄连6g,丹参8g,天冬、杭芍各15g,甘草5g,茵陈6g,川楝子8g);4瘀血内停,桃红四物汤(柴胡9g,赤芍10g,丹参8g,红花6g,牛膝9g,当归10g,贝母9g,熟地15g,川芎、白芍、桃仁各10g,桂枝9g);以上方药均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显效29例,有效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0例TIA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解TIA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他病变。结果 30例TIA患者中20例(66.7%)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7例(21.0%)为颈内动脉狭窄,4例(13.3%)为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6.7%)为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6.67%)颈内动脉并椎动脉狭窄,5例(16.7%)椎动脉狭窄;1例(3.3%)烟雾病;2例(6.7%)血管痉挛;7例(23.3%)血管造影阴性。应用支架治疗椎动脉、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效果良好。结论 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动脉病变能准确的评估,对明确TIA的病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