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碘油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拴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抽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方法相比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是一种全新的无创伤的检查技术 ,最早仅用于头颈部 ,近年来运用范围正向全身各部位拓展。在下肢血管方面 MRA的优势也逐步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笔者对 6 4例用 MRA方法检查的下肢血管与彩超 ,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比较 ,对其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评价。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5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资料完整的下肢 MRA检查患者 6 4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2 4例 ;年龄4 8± 9.6岁 (9~ 72岁 )。其中动脉检查 2 8例 ,静脉检查 2 0例 ,动静脉均检查 16例。…  相似文献   
3.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MRI影像表现,评价其在K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符合KTS诊断标准的31例KTS患者患肢进行MR常规扫描、MR血管成像(MRA)、静脉血管成像(MRV)和X线顺行静脉造影(XRV)检查,并观察肢体及静脉病变情况。结果12例MRI发现肢体软组织内血管瘤。软组织肥大27例。浅静脉曲张21例。静脉畸形27例。20例同时行MRV与下肢XRV的患者显示浅静脉曲张和特征性坐骨神经均分别为17和11例。下肢XRV检查显示静脉属支增多10例;MRV显示静脉属支增多15例和静脉行径异常4例。MRV显示深静脉异常8例,下肢XRV显示深静脉异常7例。结论MRI是诊断KTS有效和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常见的致死性主动脉疾病 ,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 1995年 6月~1999年 3月 MRI诊断的主动脉夹层病例 ,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定性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2例 ,平均 6 1岁 (38~ 70岁 ) ;2 3例有高血压病史 ,2例为马凡综合征患者且均为女性。按 De Bakey分型 [1 ] ,本组 型者 10例 , 型者15例 (包括 3例夹层局限于腹主动脉 )。1.2 方法  2 5例 MRI(1.5 T超导 MR机 ,MAGNET VI-SION,Sim ens公司 )检查中包括 SE序列、Cine MRI和MRASE序列常…  相似文献   
6.
MRI常规序列对脊柱转移瘤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对于确定其分期、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脊柱是转移瘤的最常见部位。近年来 ,一些研究表明 MRI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1 ]。笔者通过对 31例脊柱转移瘤 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 MRI不同常用扫描序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收集 1996~ 2 0 0 0年间诊断为脊柱转移瘤并且进行过 MRI检查的患者 31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5 4± 7.5岁 (2 5~ 80岁 )。总计 174个椎体转移。原发病灶有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脂肪肉瘤。1.…  相似文献   
7.
CT检查对食管肿瘤可手术性的判断林若柏副主任医师林培裘,陈椿,康明强,郑炜,段青,邹松,卢增华,游精航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50001)目前食管肿瘤术前诊断通常依靠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都只能了解食管腔内病变,而对病变向腔外扩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动态表现(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间段内CT影像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于1岁后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的正常新生儿及儿童顶叶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定量测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不同年龄的正常新生儿或儿童行常规MRI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分别在ADC图上取其侧脑室后角周缘脑白质ADC值。结果正常新生儿及儿童的ADC值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828,P=0.000)。结论正常新生儿及儿童脑白质的ADC值可反映脑白质髓鞘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患者在放置冠状动脉支架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5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对照。结果:21例的27枚冠状动脉支架中,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有25枚,占92%,不能满足评价的有2枚,占8%;5例同时作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者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观察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