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妇科相对少见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总结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0~1997年收治的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青年27例(≤40岁),老年30例(≥70岁),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青年患者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伴原发性不孕者占40.7%,卵巢异常增大者占59.3%,以雌激素相关型内膜癌为主,肌层浸润相对较少,分化较好;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癌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多数与雌激素和增生无关,肿瘤恶性程度高。结论青年女性子宫内膜癌误诊率高,对有相应症状诊断应慎重;老年女性子宫内股癌应积极诊断,力争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3.
青年子宫内膜癌和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妇科相对较少见的青年子宫内膜癌与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以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对1980~1997年间收治的青年子宫内膜癌27例(≤40岁),老年子宫内膜癌30例(≥70岁)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青年子宫内膜癌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伴原发性不孕者40.74%,卵巢异常增大者59.26%,病理诊断为卵巢滤泡囊肿者48.15%。无症状者占15%。以雌激素相关型子宫内膜癌为主,肌层浸润相对较少,分化较好。老年子宫内膜癌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多数与雌激素和增生无关,肿瘤恶性高,分化差。结论青年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较难区分,诊断时应特别慎重。老年子宫内膜癌如能早发现.掌握手术适应症,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漏诊原因分析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确诊率.方法对1980年~1997年间临床误诊、漏诊的18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误、漏诊患者占同期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67%,误、漏诊疾病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卵巢癌、肠癌、子宫肌瘤、上节育环后子宫出血等.结论反复月经失调、不育者并且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在患子宫内膜癌的同时有患第二原发癌的可能性,特别是有癌瘤家族史者.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在病理上与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瘤样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很难区分,必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5.
6.
7.
27例青年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卵巢增大,有肿瘤家族史,多原发癌,但也可地 状。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 1980 - 1997年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年轻妇女 (≤ 4 0岁 )子宫内膜癌2 7例 ,其中 18例曾在外院误诊、漏诊为其他疾病并治疗 3个月以上 ,误诊、漏诊率为 6 7%。为提高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确诊率 ,本文试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应对策。1 临床资料、方法与结果18例患者年龄 2 4~ 4 0岁 ,平均年龄 3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月经紊乱且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卵巢异常增大 (其中81%病理证实为卵巢滤泡囊肿 )、下腹胀、腰酸等。其中 4例患者平素月经规则、经量正常是在常规…  相似文献   
9.
吸收性合成缝线缝合剖宫产腹部切口171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吸收性合成缝线缝合剖宫产腹部切口171例分析邵玉龙赫惠芬我院1996年4月至1997年1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薇乔5/0可吸收性合成缝线(观察组)剖宫产腹部切口(无论纵切口或横切口)皮内缝合171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腹部切口(包括纵切口或横切口)传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育在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妇产科临床技能模拟实验室,实施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结果:采用医学模拟技能培训对住院医师进行岗前临床技能训练教学比传统医学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结论:医学模拟教学在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无风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