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锄,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扶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100例肺部疾病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3例,右肺中叶切除7例,右下肺叶切除26例,右中、下肺叶切除2例,左上肺叶切除15例,左下肺叶切除27例。所有患者均在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通过3个胸部微创切口,不撑开肋骨,在胸腔镜监视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结果97例手术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胸,其中1例因术中出血,1例为T3期肺部肿瘤,另1例因误伤左主支气管,中转开胸率为3%(3/100)。手术时间70-18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术后住院时间4-14d。围术期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7%,包括肺漏气、淋巴瘘、心律失常和肺不张等,均经相应处理治愈。结论扶镜者尤其需要掌握好扶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与术者默契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3.
4.
FHIT和p53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FHIT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HE染色,对FHIT和p5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57例原发性肺癌中淋巴结转移32例,转移率为56.1%。其中FHIT阴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P〈0.05),呈负相关,而p53则以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呈正相关。结论FHIT和p53检测不仅对肺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确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7.
魏学强  王平  彭浩  彭俊  许哲源 《重庆医学》2013,42(12):1406-1408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VATS)、微创小切口开胸相对于常规开胸在肺叶切除手术中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5例肺叶切除患者中,31例采用VATS(VATS组),34例采用微创小切口开胸(小切口组),30例采用普通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分别完成肺叶切除。对3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1周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VATS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术后3d及术后1周均显著优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肺功能术后3d及术后1周优于VATS常规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具有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小的优点,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此方面的优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 cm,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 < 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K 33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 月至2009年4 月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患者174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的检测方法,对174例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组织中STK 3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失表达,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9.7% ,肺癌转移淋巴组织中表达率为100% ;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TK 3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 肺癌组织中STK 3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 乳腺癌和结肠癌组织中STK 33阳性率与对应的非癌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肺癌组织中STK 33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非癌组织。结论:STK 33蛋白高表达强度与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的发展STK 33蛋白表达水平呈递增趋势,标志着STK 33蛋白的表达增高使肿瘤细胞更具有恶性表型和恶性行为。提示STK 33蛋白可能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评价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肺、乳腺、结肠病变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STK33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33)为近年新发现的非癌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5.3.11p15.3区域是与临床上多种疾病,包括多种肿瘤相关的基因富集区域.本研究检测STK33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STK33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33例患者标本中STK3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24例、肺良性病变9例,同时肺癌病例又分为肺癌组、远癌组(距肿瘤活检切除边缘外3~6 cm的组织).最后我们把远癌组和肺良性病变统一划分为对照组.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TK33基因的表达情况,肺癌组织(△CT=8.7±2.0)高于远癌组织(△CT=9.7±1.4)及肺良性病变组织(△CT=10.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STK33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患者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STK33蛋白表达情况,肺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结论:肺癌组织中STK33的差异性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