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三苯氧胺均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一定程度的凋亡;当联合应用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三苯氧胺时,上述作用得到显著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增强MCF-7细胞对三苯氧胺的敏感性,靶向survivin的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本 (伊班膦酸钠 )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艾本 2~ 4mg溶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 (至少 4h)每月 1次 ,连续用 3次 ,于 3周期结束时评价疗效。结果 骨痛完全缓解 6 0 % ( 18/ 30 ) ,部分缓解 2 6 7% ( 8/ 30 ) ,总有效率为 86 7% ( 2 6 / 30 ) ;骨转移病灶完全缓解 13 3 % ( 4/30 ) ,部分缓解 5 0 % ( 15 / 30 ) ,总有效率为 6 3 3% ( 19/ 30 ) ;生活能力显效 2 6 7% ( 8/ 30 ) ,有效 43 3 % ( 13/30 ) ,总有效率 70 % ( 2 1/ 30 )。副作用为暂时性发热。结论 艾本治疗骨转移癌疼痛 ,止痛效果确切 ,而且骨转移灶明显受到控制 ,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开放式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开放式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的36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并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362例老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2.02±0.48)分,其中308例术后轻度切口疼痛,54例术后中重度切口疼痛;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3.565)、 BMI>24 kg/m2(OR=3.021)、术前VAS评分>3分(OR=3.016)、慢性疼痛史(OR=15.048)、复发性疝(OR=4.344)、感染(OR=8.574)、术前焦虑(OR=2.745)均为影响术后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成功构建了术后切口疼痛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AUC为0.861。结论 年龄≤75岁、 BMI>24 kg/m2、术前VAS评分>3分、慢性疼痛史、复发性疝、感...  相似文献   
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乳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1月~2002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845例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1例(21.2%),异时性双侧乳腺腺癌41例(78.8%),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单一或综合治疗。分析乳腺癌的多种预后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结的数目、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等均影响预后。三、五、十年的生存率各为90%(19/21)、71.4%(15/21)和66.7%(14/21)。结论 正确治疗的双侧乳腺癌仍有较高的五年生存率,两侧乳腺癌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主要的预后因素,与生存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第二原发癌仍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PARγ对人胰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使用罗格列酮和GW9662细胞分别处理PANC-1细胞,RT-PCR检测PANC-1细胞中PTEN基因表达的变化;SABC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FCM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的百分率的变化.结果: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诱导抑癌基因PTEN的高表达,同时抑制剂GW9662能够抑制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胰腺癌细胞中PPARγ的表达与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呈一定的平行关系,PPARγ可能通过一定信号转导通路调节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三苯氧胺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三苯氧胺均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一定程度的凋亡;当联合应用靶向survivin的siRNA和三苯氧胺时,上述作用得到显著加强(P<0.05).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增强MCF-7细胞对三苯氧胺的敏感性,靶向survivin的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PPARγ对人胰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PPARgamma, and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cultured in vitro. METHODS: The effects of rosiglitazone and GW9662 o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PTEN protein in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expression of PTEN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PTEN protein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While those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GW9662 treated groups, and it has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were parallel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PARgamma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pancreatic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97例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和同期76例未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的乳腺癌组织p53、bcl-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5年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p53阳性率为28.9%(28/97),对照组为38.2%(29/76);研究组bcl-2阳性率为40.2%(39/97),对照组为56.7%(43/76);研究组5年DFS为74.2%(72/97),对照组为60.5%(46/7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辅助化疗通过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97例新辅助化疗(研究组)和同期76例未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的乳腺癌组织p53、bcl-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5年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p53阳性率为28.9%(28/97),对照组为38.2%(29/76);研究组bcl-2阳性率为40.2%(39/97),对照组为56.7%(43/76);研究组5年DFS为74.2%(72/97),对照组为60.5%(46/7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表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0.
癌症患者血清硒和全血GSH—PX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89例癌症患者血清硒(SSe)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与31例健康人进行对照,以探讨SSe与GSH-PX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示SSe与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SSe和GSH-PX呈显著正相关。随着临床分期不同,SSe和GSH-PX活性下降趋于明显,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不同部位癌症患者之间SSe和GSH-PX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5)。提示SSe和GSH-PX活性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