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指标对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高PNI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均低于低PNI组。年龄、PNI、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单核细胞计数、白蛋白、身高、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PNI、体重为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NI在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NI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肺癌早期影像学表现为无明显症状的肺内结节,为提高肺癌筛查效率,本研究拟探讨人工智能(AI)对肺结节及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21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就诊的397例(共416个肺结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对比AI组、人工阅片+AI组、人工阅片组的诊断性能以及AI诊断系统对不同密度、不同大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AI、人工阅片+AI、人工阅片组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40%、 46.70%、 73.80%, 92.00%、93.90%、 92.79%, 81.30%、87.90%、83.89%(P<0.001)。AI对实性、亚实性、磨玻璃样、钙化结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7.98%、78.13%、 87.27%、100.00%(P <0.001)。AI对直径0~10、10~20、20~30 mm结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97%、82.25%、67.03%(P <0.05)。AI对20~30 mm实性结节准确率较低(60.69%),其中肺结核诊断准确率为28.00%;对0~10 mm亚实性结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胸外科常规围术期治疗模式,ERAS组应用ERAS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住院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男10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91岁。常规组71例、ERAS组57例。ERAS组术后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ERAS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时间短于常规组[(2.39±0.49)d vs.(3.13±0.63)d,P<0.001]。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8%vs.26.76%,P=0.043),且术后胸腔积液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细胸腔引流管(艾贝尔, 8FR, 20 cm)在单孔胸腔镜下肺部肿瘤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部肿瘤手术的患者2 031例, 根据术中应用胸腔引流管种类的不同, 分为超细引流管组(1 026例)和常规引流管组(1 005例),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疼痛指数、术后镇痛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引流管组相比, 超细引流管组的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术后3天疼痛指数及术后镇痛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肺不张、气胸、肺炎、二次置管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部肿瘤术后采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安全可靠, 可以更好的术后引流, 达到减轻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而且方便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和传统关胸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施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1例,术后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关胸,采用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闭合胸腔39例(试验组),传统关胸方法闭合胸腔42例(对照组),两组术后早期胸部镇痛用硬膜外阻滞,应用自控止痛泵的方法。记录两组关胸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切口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关胸所用时间(16.6±1.42)min 显著短于传统关胸组(18.1±1.56)min(P <0.0001);术后24小时、72小时以及术后1个月的 VAS 评分(5.77±1.34、3.54±0.85、3.08±0.75)均显著小于传统关胸组(6.33±1.07、4.10±0.82、3.84±0.95)(P <0.05);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166.67±62.17)ml vs (174.76±76.07)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90±1.85)天 vs (5.17±1.56)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9,15.4% vs 7/42,16.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关胸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前外侧与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来自高海拔地区)。其中108例食管癌患者行左后外侧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其余110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颈部吻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呈损伤表现,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术中单肺通气时间,避免损伤膈肌,因而较左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及侧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施行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40例(试验组)与同期施行侧卧位食管癌根治术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侧俯卧位胸腔镜组手术时间(5.10±0.74)h 显著短于侧卧位胸腔镜组(5.76±0.96)h(P =0.001);侧俯卧位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25.75±44.9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05±1.69)天、术后住院时间(12.73±5.01)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比侧卧位组术中出血量(131.67±56.22)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90±1.53)天、术后住院时间(11.95±4.17)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9%(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微创、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项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新技术。该文从(1)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2)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大疱切除、治疗手汗症、肺组织活检、亚肺叶切除、肺叶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3)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4)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不足;(5)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展望等几个方面就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TAT: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冠心病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包括6 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TAT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OR=0.72,95%CI(0.47,1.10),P=0.05]、脑卒中[OR=0.66,95%CI(0.38,1.16),P=0.15]、出血[OR=1.03,95%CI(0.74,1.44),P=0.8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0,95%CI(0.39,0.65),P〈0.000 01]、心源性死亡[OR=0.53,95%CI(0.33,0.84),P=0.007]、支架内血栓形成[OR=0.52,95%CI(0.27,0.99),P=0.05]、靶血管重建[OR=0.63,95%CI(0.51,0.76),P〈0.000 01]、靶病变重建[OR=0.44,95%CI(0.28,0.70),P=0.000 6]方面,TAT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T组。3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胃肠道反应、心悸、头痛和皮疹方面,DAT组优于TA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TAT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影像学微特征与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162例肺部影像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腺癌患者的CT资料,依据影像学特征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组及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组,利用AI辅助诊断系统分别提取其影像学微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GGN术后5年OS、RFS分别为89.7%、88.5%;MGGN组则分别为81.0%、79.0%,PGGN组术后5年OS及RFS均优于MGGN组(χ2=6.289/7.255, 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微血管集束(P<0.001)、结节标准体积(P=0.013)及结节长径(P<0.001)等影像学微特征为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血管集束(P<0.001)、结节标准体积(P=0.017)、结节长径(P=0.005)、结节中心密度(P=0.038)等影像学微特征及淋巴结转移(P<0.001)为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I辅助诊断系统可有效预测GGN型肺腺癌的预后,并对GGN的临床精准诊疗及早期肺癌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