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建立米铂白蛋白结合型纳米制剂中米铂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米铂白蛋白结合型纳米制剂中米铂的含量。色谱条件: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乙腈-水(91:1:8)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建立了简便可行的米铂白蛋白结合型纳米制剂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并验证了HPLC方法,线性范围3.63~130.80μg/ml(r=0.9995);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46±0.24)%、(99.20±1.38)%、(98.30±0.26)%;日内、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62%(n=6)和1.32%(n=6);流速在0.99~1.01 ml/min范围内变化时米铂峰面积的RSD为1.01%(n=9),柱温在28~32℃之间变化时米铂峰面积的RSD为1.14%(n=9)。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耐用性好;可定量检测米铂白蛋白结合型纳米制剂中米铂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是肿瘤治疗中一个很重要的靶点。本研究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EGFR特异性单链抗体 (single chain Fv, scFv)。利用高表达EGFR的人鳞状上皮癌细胞A431免疫小鼠,提取脾细胞mRNA,RT-PCR扩增VH和VL基因并拼装成scFv基因。将scFv基因连接到噬菌粒pCANTAB 5E中,电击转化E.coli TG1细胞,构建了库容为2.5×107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用纯化的EGFR为靶抗原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5轮富集筛选,得到次级抗体库6F-10。挑取48个克隆进行ELISA测定,45个克隆为阳性。取阳性值最高的克隆感染E.coli HB2151,IPTG诱导scFv的表达。scFv (约27 kD) 以可溶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及细胞周质中,并可分泌至上清液。测序结果表明,scFv基因序列全长768 bp,编码256个氨基酸。VH为与小鼠Ig同源的重链可变区基因,VL为κ型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均由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和4个框架区构成。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可溶性scFv可分别与纯化的EGFR抗原以及细胞表面的EGFR发生特异性结合。抗EGFR特异性scFv的获得,为研制靶向EGFR的抗体药物与研究生物治疗提供导向载体分子。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单抗)对相应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单抗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抗体药物临床应用最多的领域为癌症,其次为自身免疫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近年来, 抗体药物,尤其是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1997年以来,美国FDA已先后批准了9种用于肿瘤治疗的抗体药物,包括Rituximab(Rituxan,利妥昔,1997),Trastuzumab(Herceptin,赫赛汀,1998),Gemtuzumab(Mylotarg,麦罗塔,2000),Alemtuzumab(Campath,坎帕斯,2001),Ibritumomab(Zevalin,泽娃灵,2002),Tositumomab(Bexxar,2003),Bevacizumab(Avastin,阿瓦斯汀,2004)和Cetuximab(Erbitux,爱必妥,2004),Panitumumab(Vectibix,2006)[1]。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近2年批准了2个用于肿瘤治疗的I类单抗新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因子受体(EGFR)抗体hR-3(泰欣生)和131I标记的metuximab(美妥昔)单抗(Licartin)(Anti-HAb18G/CD147)。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热点,展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全球有超过200家公司正在研发治疗用单抗药物,超过300种产品正在研发中,其中有150种以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据美国制药工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单抗药物居所有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之首,占生物技术产品的30%以上[2]。所有这些均表明,抗体工程药物时代已经来临。本文就抗体药物尤其是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以IL-3为靶向、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为弹头的融合蛋白IL-3-LDM,观察其对多种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方法: 原核表达IL-3-LDP(interleukin 3-lidamycin)融合蛋白,组装活性烯二炔(active enediyne,AE)发色团得到IL-3-LDM。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系(KG1-a、TF-1、M07e、HL-60、K562、Raji)表面CD123分子的表达,并检测融合蛋白IL-3-LDM与各白血病细胞的结合能力;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对不同CD123阳性率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 结果: 组装活性发色团得到的IL-3-LDM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KG-1a细胞表面CD123阳性率最高(88.9%),其次为MO7e和TF-1细胞(>75%),再次为HL-60细胞(7.8%),而K562、Raji细胞CD123表达呈阴性。体外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KG-1a、MO7e、TF-1和HL-60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杀伤效率与细胞表面CD123的阳性率成正比,对于CD123表达率最高的KG-1a细胞,LDM的杀伤强度是多柔比星(adriamycin, ADR)的1 415.8倍,而IL-3-LDM 的杀伤强度又是LDM的9.6倍。 结论: IL-3-LDM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携带细胞毒药物LDM 并高效靶向杀伤CD123+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5.
<正>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是一种I型跨膜细胞表面糖蛋白,最初被认为是滋养层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但后来发现它在许多实体肿瘤中表达量增加,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较少,这样的表达差异使TROP2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2020年4月首个靶向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IMMU-132成功获批上市,使得TROP2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明星靶标,并引发了以其为靶点的ADC研发热潮。目前,已有多个以TROP2为靶点的新型ADC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将针对TROP2的结构和功能、在实体瘤中的表达以及TROP2靶向ADC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 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 I 型跨膜糖蛋白,定位于细胞膜或贮存于内涵体及溶酶体中.膜结合型 GPNMB 可被金属蛋白酶如 ADAM 10 裂解,释放出可溶性形式.该蛋白最初被发现于非转移性黑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靶向CD30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64Cu-1, 4, 7-三氮杂环壬烷-1, 4, 7-三乙酸(NOTA)-CD30, 无创性可视化评价淋巴瘤CD30的表达。方法通过Western blot评价5种淋巴瘤细胞株(Karpas299、Raji、Daudi、Ramos和U266)中CD30的表达水平。选择高和低表达CD30的细胞株行流式细胞术评估抗CD30单抗特异性结合能力。取NSG小鼠13只构建CD30阳性和阴性皮下荷瘤鼠模型。标记获得64Cu-NOTA-CD30, 以64Cu-NOTA-免疫球蛋白(Ig)G为对照探针。经尾静脉注射2种探针后2、24和48 h行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进行数据比较。结果 Karpas299细胞呈CD30高表达, Raji细胞呈CD30低表达。流式细胞术示抗CD30单抗与Karpas299细胞特异性结合。64Cu-NOTA-CD30与64Cu-NOTA-IgG的放化纯均>95%。在microPET显像中, Karpas299肿瘤64Cu-NOTA-CD30摄取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2、...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庆芳  邵荣光  甄永苏 《药学学报》2012,(10):1261-1268
自1997年以来,抗体药物用于肿瘤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国内外已有约17种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除了一直比较成功的裸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抗原靶标及作用机制特点决定了抗肿瘤抗体药物在临床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杀伤机制、作为抗体靶标的肿瘤抗原、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ADC纳米粒研究方面对抗肿瘤抗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Trop2是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又名肿瘤相关钙离子信号转导子2(TACSTD2)、表皮糖蛋白1(EGP-1)、胃肠肿瘤相关抗原(GA733-1)、表面标志物1(M1S1),是由染色体1p32区域的Tacstd2基因编码表达的细胞表面糖蛋白~([1-2])。Trop2属GA733蛋白家族,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又称Trop1、TACSTD1)有  相似文献   
10.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成员之一,属于I型跨膜糖蛋白,过表达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低表达于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T细胞、B细胞表面,而正常细胞不表达[1]。早期研究表明,CD30参与细胞活化和分化,NF-κB等信号的传导以及T细胞免疫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