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丙氨酸转氨酶(EC2、6、1、2,ALT,即GP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定位于细胞液。细胞内ALT 释出(至血清)是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标志之一,故测定血清ALT 活性,迄今仍是观察细胞损伤(特别是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兰州地区2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分型,并与西北、北方和南方汉族、西北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兰州汉族人群中HLA-A基因座共检出14个等位基因,以A*02,A*11,A*24,A*33,A*30,A*01和A*31基因最常见;HLA—B基因座共检出32个等位基因,以B*40,B*15,B*46,B*13,B*51,B*60,B*58和B*44基因最为常见;HLA-DRB1基因座共检出13个等位基因,最多见的基因依次为DRB1*09.DRB*15,DRB1*12,DRB1*04,DRB1*11,DRB1*07,DRB1*08和DRB1*14,接近北方汉族而与南方汉族有差异,与西北回族无明显差异,但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汉族人群HLA-A、B和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南、北汉族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西北维吾尔族和藏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通过Fas依赖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WrightGiemsa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细胞周期分析法检测K562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Fa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DNA电泳可见明显的梯状条带;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明显增多,出现S/G2期阻滞。4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48h到72h后,Fas阳性率由4.1%上升到45.6%;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白藜芦醇通过Fas依赖性Caspase-3激活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s2O3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探讨As2O3损伤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FITC,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bcl-2表达水平。结果1—50μmol/L As2O3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随着As2O3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74、4.81和3.19μmol/L。经10μmol/L As2O3处理的淋巴细胞出现细胞体积缩小、胞质浓缩、染色质聚集、固缩、沿核膜内侧分布呈新月形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性形态改变;2.0-10.0μmol/L As2O3可显著降低淋巴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As2O3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bcl-2表达而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苏海翔 《甘肃医药》2012,(5):321-327
自原子弹爆发引发人们对自由基的兴趣以来,自由基生物医学逐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众多自由基医学研究成果中,有关衰老、缺血再灌注和炎症的自由基理论,使人们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衰老性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本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近年来,与自由基相关的氧化压力损伤标志物与疾病的关系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氧化压力损伤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辅助诊断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从自由基角度探讨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机制,使用合理的抗氧化干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的根茎部中提取得到的,是红景天中含量最高的天然活性化合物。该实验旨在研究红景天苷对人源性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空白组,以终浓度为20、40、80 μmol·L-1红景天苷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红景天苷组。采用多功能细胞分析仪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中线粒体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相关迁移、侵袭及凋亡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细胞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愈合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红景天苷组(20、80 μmol·L-1)中能够穿过Matrigel基质胶的HepG2细胞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总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且阻滞细胞于G2/M期(P<0.05);红景天苷组(20、80 μmol·L-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蛋白及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蛋白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肌动蛋白结合蛋白(Girdin)及Bcl-2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表明红景天苷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癌化疗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HIE患儿20例,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采血,用动力学检测全血中GSH-Px水平,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及尾矩。12例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HIE患儿血中,GSH-Px水平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GSH-Px水平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H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彗星率及尾矩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两者水平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由基及DNA损伤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发展过程,GSH-Px可作为HIE患儿体内自由基水平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细胞功能的特异性和预防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DNA暴露在紫外线照射环境中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 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通路和双链断裂修复(duble-strand breaks repair,DSBR)通路中的几类关键基因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