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组化LSAB法对银屑病增值细胞核抗原的检测苏宝山,刘丹亚,徐汉卿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邮政编码71000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保存良好的DNA多聚酶δ的辅助蛋白,为细胞DNA合成所必需。它能识别增殖细胞的核。因此,PCNA免疫组化是...  相似文献   
2.
5-Fu抑制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的AgNORs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细胞增殖指标AgNORs,研究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 (Fb)增殖规律及 5 Fu的抗增殖作用。方法 取兔眼滤过道切片作AgNORs及HE染色 ,比较 5 Fu眼和对照眼FbAgNORs染色颗粒数量。结果 对照眼滤过道的咬切口、巩膜瓣下、结膜瓣下均有Fb增殖 ,且增殖活性第 7天最高 ,第 3 0天最低。 5 Fu眼FbAgNORs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眼 ,5 Fu抑制率为 44.9%~ 73 .0 %。结论  5 Fu可以有效抑制咬切口、巩膜瓣下、结膜瓣下Fb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HBeAg基因,构建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从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中扩增HBeAg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其转染入CHO细胞,G418筛选,用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BeAg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克隆到HBeAg基因,并构建了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的HBeAg基因中共有12个位点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C1819G,A2007T,C2046T,C2061G,G2106A,C2109A,C2146T,T2172C,C2203T,A2235G,G2253A,C2298T),1个位点发生缺失突变(2346 del T);成熟HBeAg蛋白中149位缬氨酸(valine,V)突变为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F)(V149F),在HBeAg蛋白羧基端融合有一段长11个氨基酸的多肽(RLESRGPVZTR).PCR、免疫斑点、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重组pcDNA-HBeAg真核表达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分泌型HBeAg蛋白.结论 重组HBe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为HBeAg的临床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HER-2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特征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原癌基因HER-2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单纯导管原位癌及13例导管原位癌局灶浸润组织中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单抗标记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7.5%(30/80)乳腺癌组织中存在HER-2阳性表达。HER-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相关(Y。值分别为8.087、8.532、10.146、19.750和4.391,P值均〈0.05);HER-2和VEGF表达及MVD明显相关。结论: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是HER-2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E-cd单克隆抗体对5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7例正常粘膜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E-cd在不同分期及分级膀胱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cd在复发与未复发组膀胱癌中表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发现E-cd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关系(P<0.01)。提示E-cd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复发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 抗d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SLE的诊断标准之一。目前检测抗ds-DNA抗体的常用方法为马疫锥虫血片法、短膜虫法和放射免疫法。前者要感染动物模型,后者要人工培养短膜虫,放射免疫法又需昂贵设备不利于普及,还要防止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本文试用无水乙醇和盐酸处理鼠肝印片(以下简称EAS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手续简便、镜下观察清楚,底物特异性良好,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SMA及肌成纤维细胞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医源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肝外胆管损伤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SMA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结果SMA表达于肌成纤维细胞浆,术后1周至6月表达均较强。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结果导致瘢痕性挛缩,管腔狭窄,结论SMA及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道瘢痕性挛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1、C erbB 2和外阴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32例外阴病变中原癌基因C erbB 1和C erbB 2的表达。结果:两种癌基因在正常皮肤、外阴各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鳞癌中的表达不同(P<0.05)。在各级鳞癌中表达则相反。结论:提示C erbB 1和C erbB 2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癌变和鳞癌生长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癌基因C-myc是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基因。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人角朊细胞中C-myc的表达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患者C-my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果证明C-myc基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