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总结了7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移植前后的预防性护理和康复性护理。认为对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针对并发症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可显著减轻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缩短并发症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问题跟踪护理对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46例住院治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进行问题跟踪式护理(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比较与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护士技能及知识水平。结果全部患者中有99.0%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服务态度满意率有所提高,达到95.0%;由于护士对患者细心观察及治疗,此过程护理人员也学习到一定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结论运用问题跟踪护理模式护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时,护理人员需细心了解患者需求,积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为医院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领导者影响力由权力影响力及非权力影响力组成。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运用上级授予的权力强制下属服从的一种能力,而非权力影响力则是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实际行为的自然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因素组成。非权力影响力对他人的影响是以内在感染的形式潜在发挥作用,则他人的影响不带强制,被影响者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主动,随从的自觉服从,在领导者影响力中起决定作用,比权力影响力更广泛持久,而且制约权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静脉治疗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和传统静脉治疗组,每组各41例,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输液程序处理,主动静脉治疗组于患者入院后24~48 h完成评估,包括患者评估、化疗药物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比较两组输液器材的使用情况、患者静脉输液后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19.51%和92.68%,传统静脉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53.66%和63.41%,主动静脉治疗组PICC的使用率明显增高,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采取主动静脉治疗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er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评定。结果:急性自血病患者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化疗前占45.5%,化疗后占33.3%。虽然化疗后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化疗前后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情绪低落、纳差、易怒、疲乏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同时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抑郁情绪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评定.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化疗前占45.5%,化疗后占33.3%.虽然化疗后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化疗前后SD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情绪低落、纳差、易怒、疲乏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同时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抑郁情绪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及其它调查表等对82例白血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评定。结果: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接受化疗后优于新发优于复发,方差分析提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及经济困难等。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疼痛。结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比例均低于观察组,生活质量均高于观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8例复发难治性MM行CAR-T免疫疗法,在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静脉用药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2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9%。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CAR-T治疗难治复发性MM效果是确切的。做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预处理的护理和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对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