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发生于幕上脑室外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脑实质内不典型室管膜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发生于幕上脑实质的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18例患者均接受CT和MRI平扫检查,15例接受MRI增强扫描,1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 18例肿瘤均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好发于侧脑室旁及颞顶枕叶交界区,其中侧脑室旁8例.18例肿瘤中6例为实性,10例为囊实性,2例为囊性.瘤内出血6例,钙化2例,瘤周Ⅱ~Ⅲ度水肿12例,Ⅰ度水肿4例,2例无明显水肿表现.CT和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其中MRI增强扫描常可见条索状血管影.结论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大囊小结节、大囊大结节、多囊变及瘤内出血、钙化是瘤体的常见征象,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索状血管影,也是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MR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术前MR平扫图像的99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训练集70例,验证集29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将训练集和验证集均进一步分为多形性腺瘤组和腺淋巴瘤组。使用MaZda软件进行纹理分析,在每例患者T2WI上于肿瘤最大层面勾画ROI,提取310个纹理特征;采用R语言软件对纹理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算法对每例患者提取的310个纹理特征进行降维;然后采用Lasso回归分析及10折交叉验证法进一步筛选纹理特征,用以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基于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及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Hosmer-Lemes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诊断模型的拟合度。结果:通过降维、筛选后最终保留8个纹理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RS)的计算公式为RS=0.251×Vertl_GLevNonU+0.134×Skewness+0.227×S(5,5)Correlat+0.408×X45dgr_LngREmph-0.131×Teta4+0.187×WavEnHH_s.3+0.183×S(5,-5)Correlat-0.027×Teta1+0.201。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标签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AUC分别为0.83(95%CI:0.73~0.93)和0.82(95%CI:0.64~1.00)。基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将性别、单发或多发、病灶位置及影像组学标签作为独立的影响因子纳入联合诊断模型,这4项指标的优势比(OR)分别为0.177(95%CI:0.027~0.878)、15.608(95%CI:1.090~736.275)、4.876(95%CI:3.768~10.754)和9.729(95%CI:2.644~50.430)。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联合诊断模型鉴别2类肿瘤的AUC分别为0.90(95%CI:0.83~0.97)和0.96(95%CI:0.88~1.00),均高于影像组学标签。Hosmer-Lemes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9.424,P=0.308;χ2=7.565,P=0.477)。结论:基于磁共振T2WI影像组学分析联合相关临床资料构建的诊断模型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访CT影像变化规律。其中普通型101例(79.53%)、重型26例(20.47%)。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并总结各型COVID?19患者的随访CT影像演变规律。结果:127例中,男73例(57.48%),女54例(42.52%),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174)。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发病年龄偏高(χ2=4.547,P=0.033)。合并基础性疾病者32例(25.20%),普通型15例(14.85%),重型17例(6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14,P<0.001)。CT表现中,普通型患者CT征象以磨玻璃密度影(67例)、混合磨玻璃密度影(45例)为主,重型患者CT征象以混合磨玻璃密度影(19例)、铺路石征(10例)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0)。重型患者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3.85%)(P=0.205),胸腔积液4例(15.38%)(P=0.001)。重型患者病灶CT评级普遍高于普通型,其病程较普通型更长且肺部受累高峰时间较普通型延后。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征象演变规律存在差异,其不仅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对重型COVID?19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和MRI影像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乏脂肪RAML是否存在差异,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重点分析病变的形态、位置及影像征象,是否存在假包膜,是否含有脂肪,是否合并出血、坏死以及病变强化方式等.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诊断乏脂肪RAML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7例乏脂肪RAML病灶中,CT平扫表现为略高密度10例,等密度5例,混杂高密度2例.17例乏脂肪RAML中有6例行MRI检查,MRI平扫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信号.6例均发现含有脂质成分,出现假包膜1例.CT增强扫描11例肾皮质期肿瘤明显强化,4例肾皮质期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乏脂肪RAML容易误诊为肾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进一步检查,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磁共振自旋回波序列化学位移成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微量脂肪成分并对脂肪成分定量,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脑转移瘤(SB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7例HGG与19例SBM(腺癌脑转移瘤11例,鳞癌脑转移瘤8例)的MRI资料,测量瘤体和瘤周水肿区ADC直方图参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HGG与SBM的诊断效能。结果 HGG瘤体ADC第5、25百分位数(ADC_5th、ADC_25th)及瘤周水肿ADC最小值(ADCmin)均明显低于SBM(P<0.05),而瘤体体素计数明显高于SBM(P<0.05)。鳞癌脑转移瘤瘤体ADC_5th、ADC_25th均明显低于腺癌脑转移瘤(P<0.05)。瘤体ADC_5th=926×10-6 mm2/s鉴别诊断HGG与SBM的效能最高。结论 ADC直方图有助于HGG与SBM的鉴别诊断,瘤体ADC_5th鉴别诊断HGG与SBM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运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并分析该参数与相关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8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RECIST标准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两组化疗前、2个疗程后、化疗结束时Ktrans、Kep和Ve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HER-2、Ki-67表达情况。比较ER、PR、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DCE-MRI定量参数大小,分析该参数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组Ktrans、Kep在2个NAC疗程后及NAC化疗结束时较NAC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E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E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组的Kep值高于PR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分别与Ktrans值、Kep值呈正相关(r=0.654,P<0.001;r=0.364,P=0.001), Ki-67表达与Ve值无相关性(P=0.177)。结论:Ktrans、Kep等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可用来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还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间接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 (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成像所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并与CE-MRA、DSA检查对照.结果 12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明确显示脊髓异常血管及病变范围,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清晰显示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畸形血管与周围骨性结构空间位置关系.CE-MRA检查显示脊髓畸形血管病变范围,但仅显示8例患者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弥补了DSA、CE-MRA单一成像的不足,对SDAVF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ⅡA)是感染造成脑血管壁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大部分ⅡA与亚急性心内膜炎有关,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我国并不少见的疾病,其中3%~10%的患者会并发ⅡA[2].其他诱因还包括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以及脑脓肿等[3].引起ⅡA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4].我们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ⅡA患者,其实施了血管内治疗术并择期行二期心脏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