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果。[方法]6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分别用罗哌卡因0.4%1.5ml/h(A组)、0.2%3ml/h(B组)、0.1%6ml/h(C组)混合相同剂量的芬太尼行PCA。分别于术后1d、2d、3d记录疼痛评分、PCA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动脉血气及副作用,并计算PCA按压次数比。[结果]术后1d静息、运动时疼痛评分B、C组低于A组(P<0.01);术后1d病人实际按压次数B、C组低于A组(P<0.05),术后1dPCA按压次数比B、C组高于A组(P<0.05);术后1dPaCO2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1dPaO2A组低于B、C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高容量罗哌卡因更适合应用于范围广泛的胸科术后镇痛,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万汶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卵巢癌减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明确诊断时已多属于中晚期,手术难度较大,出血多,易造成血容量不足,高容量血液稀释(HHD)是在不丧失血液的前提下,体内输入晶体/胶体液,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手术中出血量,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研究旨在观察万汶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卵巢癌减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适合硬膜外镇痛的653例肿瘤患者,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3ml/h,其中0.25%罗哌卡因组219例,0.2%罗哌卡因组216例,0.15%罗哌卡因组218例。采用Bromage评级评价运动阻滞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0.15%罗哌卡因组在术后6、12、24及48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0.25%罗哌卡因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患者均无其他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肿瘤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无严重的运动阻滞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条件下的胃癌根治术,研究组切皮前30 min予以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照组予以地佐辛超前镇痛。统计不同麻醉时点HR、MAP和SpO2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不同时点血清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记录术后自控镇痛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T0~T4时点HR、MAP 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和36 h静息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手术结束即刻至术后24 h血清E、NE和Cor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52.28±8.61)μg]低于对照组[(74.37±12.49)μg],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3.08%,χ2=5.909,P=0.015)。 结论 盐酸羟考酮用于胃癌根治术超前镇痛,可有效维持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术后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反应强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陈平  姚英燕  王理仁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201-1201,1205
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上颌窦癌根治术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氟比洛芬酯组于缝合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组于缝合时静注芬太尼0.1mg。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疼痛评分(VAS评分)≥5分者]给予强痛定100mg肌注镇痛。记录气管拔管后1、2、4、8、12及24h的VAS评分,24h强痛定的用量和渗血量,并在24h结束后由患者对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拔管后2、4、8及12h的VAS评分氟比洛芬酯组均低于芬太尼组(〈0.05),24h内氟比洛芬酯组强痛定的用量低于芬太尼组(〈0.05),24h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中氟比洛芬酯组好于芬太尼组(〈0.05)。结论以瑞芬太尼麻醉为基础的上颌骨切除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作镇痛能提供可靠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不增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中的疗效。方法将选择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60例患者分成芬太尼组和氟芬组各30例,芬太尼组术后镇痛为芬太尼1.5mg+托烷司琼10mg;氟芬组关腹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为芬太尼0.75mg+氟比洛芬酯200mg+托烷司琼10mg。观察两组术后12、24、48h的的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并于镇痛治疗前后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两组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镇痛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广泛根治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且减少50%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凝血与血小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麻结束拔管以后,少数病例因分泌物清除不干净而引起阻塞性通气困难。本院1997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有12例患发生此类情况。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是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n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清除快、镇痛作用强、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时量半衰期短(3.7min)、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共40例,年龄35~65岁,体重45~80kg。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正常。40例病人按照数字表分组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I组)和全凭静脉联合硬膜外组(II组),每组各20例。1.2麻醉方法两组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并监测BP、HR、ECG、SpO2。Ⅱ组首先行硬膜外穿刺(T11~T12),穿刺成…  相似文献   
9.
10.
氟马西尼用于全麻术后拮抗咪唑安定镇静作用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全麻术后意识的恢复是拔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益于术后早期的安全[1] 。我院自 1997年 8月以来 ,在以咪唑安定为全麻诱导药的短小手术 ,术后应用氟马西尼拮抗苯二氮类药的残余作用[2 ]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6 0例病人中男 2 3例 ,女 37例 ,年龄 2 1~ 75岁 ,ASAⅠ~Ⅱ级 ,在全麻下行手术。麻醉方法 以咪唑安定 0 0 5~ 0 1mg/kg、东莨菪碱0 3mg作为术前用药。诱导先后静注咪唑安定 0 0 5mg/kg、丙泊酚 2mg/kg、芬太尼 0 1~ 0 2mg、琥珀胆碱 1~ 2mg/kg ,行快速插管 ,术中通过静滴芬太尼、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