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32岁。9月3日入我院,患者自诉10余天前出现发热伴有畏寒,体温最高38.3℃,伴头晕,视物模糊,全身乏力,活动后明显,8d前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血红蛋白为35g/L,并输入了3.5U的红细胞悬液,输后无输血反应。患者入院时神志清,精神疲倦,急病面容,全身皮肤苍白,球结膜、口唇、四肢苍白,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压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两种方法,测定60例患者浆膜腔积液白细胞总数,对31例血细胞分析仪能分类标本进行染色镜检分类,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浆膜腔积液中白细胞数的线性好;白细胞数的携带污染率为0.9%;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时精密性较好;两种方法对于测定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 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能直接用于浆膜腔积液标本的细胞计数及分类,简便、快速、精密、准确,为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分类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最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200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200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最高,最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相似文献   
4.
XE-5000研究参数白细胞分类结果与镜检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能分类时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XE-5000白细胞不能分类的血液病患者66例和非血液病患者66例,分别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对XE-5000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的关系.结果 血液病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59、0.654、0.846和0.417(P<0.01).非血液病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8、0.416、0.420(P<0.01)和0.069(P>0.05).两种方法相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呈高度正相关,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中度正相关.结论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研究参数中白细胞分类结果可靠,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为分类提供一个可行方法,临床可参考研究参数分类结果出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最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200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200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最高,最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法国产CANDIFAST鉴定、药物敏感试验(二合一)诊断板对来自12种恶性肿瘤患者的1 669份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 669份标本共检出病原菌768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念珠菌)23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6%.尿液、胸腔积液或腹水、痰、脓性分泌物、咽拭子、粪便、血液、静脉插管尖端、阴道拭子等9种标本的假丝酵母菌检出构成比分别为40%、37%、36%、28%、26%、21%、10%、2/4、1/8.ICU、化学治疗病区、手术科和放射治疗科送检标本的假丝酵母菌检出构成比分别为40%、31%、21%、20%,以ICU的检出构成比最高.超过59岁组的假丝酵母菌检出构成比(35%)高于31~59岁组及31岁以下组(27%、21%),P=0.012~0.002.12种肿瘤病人间的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比较差异不大.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最低(0~5%),对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19%~68%),其中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9/9.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高龄、病情重、接受化学治疗等易导致肿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鉴于不同种类的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更应重视对真菌的鉴定和体外的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TCGA、GTEx、TIMER2.0及q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ANCI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使用TISIDB数据库探索FANCI与肝癌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的关系;使用STRING数据库探索FANCI相结合的蛋白;使用TCGA及GTEx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探索了FANCI在肝癌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FANC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1);高表达FANCI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P<0.001);肝癌组织中FANCI的表达与组织活化的CD4+T细胞数目、Th2细胞数目及免疫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且FANCI高表达组的B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明显较低(P<0.01);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FANCI相关基因富集在氨基酸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多种生物过程中;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BrdU掺入与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BrdU掺入)与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正常人PBMC经PMA Ionomycin刺激不同时间,在培养结束前1 h加入BrdU,利用抗BrdU以及多种抗细胞表面和抗细胞因子抗体标记,FCM检测.结果:体外刺激PBMC 48 h后,可见T细胞有BrdU掺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掺入率没有明显增加.对比分析BrdU掺入与活化分子表达的关系表明,CD69在刺激后8 h达高峰,而CD25则需要24 h后达到高峰.另外,BrdU掺入与细胞因子表达没有明显关系,当PBMC刺激后8 h,即有大量IFN-γ的表达,而当培养时间延长到24、48和72 h后,IFN-γ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OKT3 antiCD28刺激T细胞后BrdU的阳性率高于PMA Ionomycin刺激的T细胞,CD8 T细胞掺入率高于CD4 T细胞.结论:利用FCM检测BrdU 细胞可以用于评价T细胞的增殖反应,但在多克隆刺激的条件下,只有少数细胞发生增殖,并且BrdU掺入率受刺激剂种类和时间的影响,BrdU掺入与活化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栓、止血试验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止血凝血试验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 COMPACT止血凝血分析仪检测330例恶性肿瘤和1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PT、APTT、Fib三项指标有明显差异的肿瘤是鼻咽癌、卵巢癌、肠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二项指标有差异的是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胃癌、宫颈癌、宫肌瘤、头颈部恶性肿瘤,而四项指标完全没有差异的是子宫体癌。值得注意的是凝血酶时间TT在330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中都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PT、APTT、Fib可作为恶性肿瘤凝血像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