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HS(Dynamic Hip Screw动力髋螺钉)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97岁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7例,Ⅱ型32例,Ⅲ型52例,Ⅳ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6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93例,良27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割等。结论 DHS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强了静压力和动压力的加压作用,加强了抗扭转力,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在患者早期下床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按AO原则分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10例采用小切口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A32例,B22例,C12例,C22例,C32例。B组8例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斜T形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BI2例,B22例,C12例,C22例。C组10例可注射CPC(磷酸钙骨水泥)微创注射填充骨缺损联合外固定支架维持牵引固定,B12例,B22例,B32例,C12例,c21例,c31例。D组32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其中A32例,B15例,B26例,B35例,c114例。结果按Shea评定法评估,A组优7例,良1例,中2例,优良率80%(8/10);B组优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7.5%(7/8);C组优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0%(9/10);D组(非手术组)优12例,良8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为62.5%(20/32)。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非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根据AO分类的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可根据骨折的类型不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林德涛 《新中医》2017,49(2):57-5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西医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补钙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仙灵骨葆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2组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华氏三角区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且中西医组骨密度升高较西医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4.87%,西医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仙灵骨葆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骨化三醇干预膝骨关节炎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分子基因水平来探讨骨化三醇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为口服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方式分别给予骨化三醇和塞来昔布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炎严重情况、疼痛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关节液中的MMP-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MMP-3、MMP-1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指数评分、VAS评分和SF-36评分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不同;实施治疗之后,两组患者Lequesne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明显偏低,SF-36评分明显变高,其中实验组患者Lequesne指数评分和VAS评分降低水平更加明显而SF-36评分升高情况明显,其改变幅度也呈现出时间依赖性改变;实施治疗之前,MMP-1、MMP-3、MMP-13基因表达情况在两组患者的关节液中不存在差异;实施治疗之后,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各MMP基因的表达情况均下降,而实验组的下降情况更明显。结论骨化三醇应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时可通过抑制MMP-1、MMP-3、MMP-13基因表达,从而降低患者关节炎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状况,适合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仍然存在,伤椎复位以后,椎体的高度虽然恢复,但椎体内骨小梁结构并未同时恢复,容易出现塌陷和矫正度再丢失。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外伤导致指体皮肤缺损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简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苍南县人民医院及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30例)和对照组(指动脉岛状皮瓣,30例),并在治疗后对患者采取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指外观满意度、触觉恢复率、疼痛恢复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挛缩、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指外观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观察组的触觉恢复率、温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疾病治疗中对患者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可明显提高修复效果,能够作为皮肤缺损与断指桥接再植的一个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性胫腓骨骨折创口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感染相关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0例,入院后对所有患者骨折创口区的引流液或渗出液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及药敏试验检查。结果 160例患者创口感染60例,感染率为37.5%,经细菌培养后共分离病原菌13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株,占51.88%,革兰阴性菌52株,占39.10%,真菌12株,占9.02%。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5.0%,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为敏感;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65.0%,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最高。创口感染相关因素方面,创口面积≥5cm~2、创口深度≥2.5cm、创伤至治疗时间6小时、骨折分型中Ⅲ型骨折均是创伤性骨折创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创伤性胫腓骨骨折创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大多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等药物最为敏感,故在对骨折创口感染预防过程中,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降低感染发生率,并对骨折及创面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体转移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胸腰椎体转移瘤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组20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VP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PVP组术后5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林德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46-1847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组,41例)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克氏针组,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解剖钢板组术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1例.克氏针组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骨折畸形愈合4例,针道感染2例,克氏针折断1例,再次骨折1例.解剖钢板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x2=4.17,P<0.05),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x2=6.07,P<0.05).结论 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