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参照组进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观察组均较参照组优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蛋白激酶B(PKB)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87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PKB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CgA、PKB水平分别为(140.41±43.02)ng/ml和(1.69±0.15)ng/m...  相似文献   
3.
杨鹿鸣  董士中  马艳庆 《新中医》2021,53(17):12-16
目的:观察梓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小鼠模型肝功能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梓醇防治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BALB/c雌性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巯咪唑组(西药组)、梓醇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甲状腺功能亢进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西药组及梓醇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单位;生化法得出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SH含量降低(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梓醇组及西药组小鼠血清TSH含量升高(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梓醇组小鼠血清TSH含量较高(P0.05),血清T3、T4、AST、ALT、ALP含量及肝脏组织MDA、SOD、CAT含量较低(P0.05)。结论:梓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优于西药,更能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阿卡波糖单用及联用治疗初治高龄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高龄T2DM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单用阿卡波糖)、B组(单用磷酸西格列汀)及C组(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各50例,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C组的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治疗后,C组的BMI、血糖指标及胰岛素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B组及治疗前(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治高龄T2DM可有效控制患者的BMI,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分泌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类似物曲普瑞林(triptorel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细胞生长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ERK1/2和Akt活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曲普瑞林刺激人乳腺癌MCF-7及MDA-MB-231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和ERK1/2的磷酸化程度。结果:曲普瑞林(10-5mol/L)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192 h、曲普瑞林(10-4mol/L)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168 h、192 h或曲普瑞林(10-4mol/L)作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192 h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P0.05);曲普瑞林(10-4mol/L)作用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192 h,ERK1/2的磷酸化程度均较正常对照组低,Akt的磷酸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类似物曲普瑞林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仅仅是通过对垂体激素的降调节机制,还可能产生直接抑制作用。但该抑制作用未涉及ERK/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早发和迟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资料,认识早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揭示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方法将305例临床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诊断年龄不同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在体重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家族史的差异。结果与迟发组患者相比,早发组有高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和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显著的家族聚集倾向。结论 1)早发T2DM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2)重视代谢紊乱的各项指标预防早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矿务局职工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平顶山矿区内所有职工(包括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调查对象,通过医生体检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有效人数是1930人,糖尿病(DM)时点患病率为11.80%,糖耐量受损(IGT)时点患病率为15.10%。按性别划分,DM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2.5%、11.0%;IGT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5.5%、14.6%,DM患病率和IGT患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加和体重指数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力活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心率、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心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79、1.858、2.069、2.142、1.968、1.342、2.410,P均<0.05)。结论现况调查表明:该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在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国民健康意识的同时,应重点教育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超重、肥胖、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工作,从而有效的控制或降低人群的行为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93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胰岛素泵给药,对照组采取常规胰岛素给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为(34.9±10.1)U/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9.5)U/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血糖水平降低明显,且胰岛素用量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血浆NO、血浆C肽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和血浆C肽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应用胰岛素39例(INS组),口服降糖药27例(SU组)。采集患者血样,利用徐氏法提取红细胞膜,采用酶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酶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法间接测定血浆NO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C肽水平。结果INS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血浆NO水平较SU组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ATP酶活性及血浆NO水平与血浆c肽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0.01);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随血浆C肽水平降低而逐渐升高。结论C肽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提高血浆NO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