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Becauseofthespecialroleofanti-idiotypic(anti-id)antibodies(Abs)inimmunenetwork,itspotentialroleintumorimmunotherapyandimmunopreventionhasdrawnwideinterest.Anti-idAbsmimickingcoIorectalcarcinoma-associatedantigenandhumanhighmolecularweightmelanoma-associatedantigen(HMW-MAA)havebeenpreparedandtriedforactiveimmunotherapyontumorpatients.l-6Buttherehasn'tbeenanyrepoftaboutanti-idAb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NPCisatumorwithhighepidemicincidenceinChinaandSoutheastAsia,therehasn'tbeenmuchst…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针对鼻咽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Fc_1作免疫原,采用常规免疫和杂交瘤方法,制备了一株抗Fc_1V区的独特型的杂交瘤2 A9。双夹心ELISA显示,2A9对Fc_1有较强的亲和力。ELISA结合抑制试验结果显示,2A9能抑制Fc_1对鼻咽癌细  相似文献   
3.
基于抗独特型抗体在免疫网络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抗独特型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及预防中的潜力引起了广泛兴趣,国外已对多种实体瘤制备了相应抗独特型抗体.并已(或准备)试用于临床。但未见有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报导。鼻咽癌为我国有区域性分布的高发肿瘤,对其常规治疗之外的免疫治疗研究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利福平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术后应用较常规口服制剂的疗效优劣。方法随机筛选采用局麻单孔胸腔镜的手术方法处理胸膜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0.45 g静脉给药,1次/d,对照组则常规采用口服利福平胶囊0.45 g口服1次/d,其他处理相同。观察2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住院治疗时间,胸膜厚度,以及3个月后胸腔有无形成包裹性胸膜增厚,用药后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在各个观察结果中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临床上可以采用利福平注射液代替口服利福平治疗,能够更高效,更安全并且有更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麻风病临床治愈后、有少数病例仍留有足底溃疡,这些病例 X 光拍片均有骨本质的病损,有少数溃疡出现癌变。现将我院近年来资料较完整的3例报告如下:例一:陈××,男性,58岁,农民,原系多菌型麻风,于1952年11月20日住我院治疗时,右小腿伸面即有5×6cm 溃疡一个已多年。经治疗于1969年11月25日麻风已临  相似文献   
6.
采用革克隆抗体CC-1(IgM)免疫组化阳性的新鲜大肠癌组织制备粗抗原,经SDS-PAGE分离,Western-blot后进行免疫染色,检测刮CA-CC-1带。用附载CA-CC-1的硝酸纤维膜(NC)进行二次小鼠脾内包埋免疫和一次腹腔粗抗原加强免疫,成功地制备了两株CC-1的第二代单抗W135(IgM)与A12-2(IgGl)。亲和力均比原代高;抗原决定族为糖链结构;Western-blot免疫染色的比较发现:W135与A12-2除能识别CA-CC-1带外,尚能分别识别分子量为94KD左右和33KD的抗原带。免疫组化比较表明:对于大肠癌阳性反应率,A12-2基本与CC-1相同,而W135明显优于CC-1。以上研究表明:脾内包埋免疫法为一行之有效的免疫方式;第二代单抗可能较原代CC-1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小雷    白峰  李倩倩  杨剑飞 《陕西中医》2021,(8):1053-1055,1059
目的:观察通腑消阻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肠梗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消阻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均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疗效、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转手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水平差异。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变,且观察组血清胃动素(MOT)水平较对照组上升,血清胃泌素(GAS)、二胺氧化酶(DAO)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消阻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胃肠道激素表达,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和Ⅰ期临床研究谢鹭李小玲杨剑飞李官成朱建高周国华戴和桥雷衍凡孙去病由于抗独特型抗体(抗Ⅰd抗体)在免疫网络中的特殊地位,它在肿瘤免疫治疗及预防中的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外已对几种实体瘤制备了相应抗Ⅰd抗体,并已试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