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俊娟  程宇彤  洪涛  陈明  高炜  霍勇 《中国医刊》2006,41(11):46-4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浆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入选1998~2004年间成功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且于术后6个月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120例,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测定血浆总胆红素浓度水平。结果120例患者共159处置入支架,50%位数复诊时间是9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53例(57处病变)。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复诊时血浆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2.36±4.91)μmol/L和(14.86±5.38)μ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胆红素水平≤12.5μmol/L组和>12.5μmol/L组患者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比较,56.7%(34/60)比31.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胆红素水平进入回归方程,OR值0.899,95%。95%CI0.819~0.987,P=0.026。结论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血浆胆红素浓度水平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负相关,高血浆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子宫(子宫体积12孕周)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68例子宫体积12~20孕周有手术适应证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术中出现轻度皮下气肿,给予观察,1例术后出现阴道残端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具有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及手术技巧,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对500例妊娠34~37周孕妇产前阴道下1/3及肛周分泌物进行GBS检测。筛查出GBS阳性孕妇43例(8.60%)作为GBS阳性组;按1∶2配比,选取86例GBS阴性孕妇作为GBS阴性组。随访两组孕妇早产发生率,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GBS阳性组孕妇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两组早产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明显增加了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对孕晚期孕妇常规筛查GBS,阳性者积极干预,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开腹及腹腔镜治疗输卵管远端梗阻性不孕及术中通液压力不同对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输卵管远端梗阻性不孕患者(82例),自愿选择开腹(38例)和腹腔镜(44例),同时记录术中通液压力,比较两组术后妊娠及不同通液压力术后的妊娠情况.结果 开腹与腹腔镜两组间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液压力较小组中,腹腔镜组宫内妊娠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可以根据术中通液压力情况,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y treatment of oviduct obstructive acyesis and their different pressure of hydrotubation during operation on post-operative pregnancy. Methods Eighty-two cases of oviduct obstructive acye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by laparotomy (38 cases)or laparoscopy(44 cases), and their pressure of hydrotubation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intrauterine pregnancy and ectopic pregnancy between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y (P>0.05). In the lower pressure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intrauterine pregnancy beween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y.Conclusions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and agreement, we can take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intauterine pregnancyrat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sure of the hydrotubation.  相似文献   
5.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5岁 ,主因“间断心前区不适 1年 ,阵发心悸 3个月”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上述症状间断发作 ,多持续 1 0 min至 0 .5 h左右 ,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大约每月发作 1次。入院前动态心电图示房性早搏每 2 4h 1 1 91次、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31次、阵发性心房扑动 1次 ,午睡时感心前区不适 ,此时 CH1 导联 ST段弓背抬高 ,部分呈单向曲线 ,伴 R波降低 ,持续 1 .5 h后恢复正常。既往体健 ,无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后心电图正常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钙化并关闭不全 ,二尖瓣环钙化 ,二尖瓣增厚并关闭不全 ,各房室…  相似文献   
7.
评价快速心房起搏时最快 1∶1房室传导的SV间期 (SV间期 )与 1∶1房室传导的最短S1S1间期 (SS间期 )的比值 (SV/SS)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中的应用 ,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10例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17例 )测量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的SS间期与SV间期及SV/SS ,并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消融后SV间期较消融前明显缩短 (Ⅰ组 :2 2 1.0± 2 2 .3vs 35 7.0± 43.7ms;Ⅱ组 :2 0 2 .1± 30 .6vs 379.4± 44 .2ms,P均 <0 .0 5 ) ;消融前后SS间期无明显变化 (Ⅰ组 :310 .0± 40 .6vs 30 8.0± 36 .8ms;Ⅱ组 :332 .9± 48.1vs 336 .5± 6 2 .3ms) ;两组中所有患者消融前SV/SS比值均 >1,而消融后SV/SS比值均 <1。结论 :SV/SS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终点的辅助观察指标之一 ,尤其对于房室结传导曲线呈连续性者 ,使用此方法可简便地观察消融终点 ,增加消融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价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3例,年龄(67±9)岁。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时间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初步分析引起检查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共评价了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1267个,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相比,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中度以上狭窄(>50%)的灵敏度为75.43%,特异度为95.88%,阳性预测值为74.58%,阴性预测值为96.01%,准确度为93.05%。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72例成功进行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随访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41例术前检查至少有一次缺血性ST段压低,占56.9%,31例术前后均无阳性ST段改变,占43.1%,术前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的幅度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01)。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劳力性心肌缺血负荷,自发性心肌缺血负荷,术后各阶段与术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本文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典型心房扑动 (房扑 )射频消融中观察临近峡部的低位右房心内电图极性改变 ,来迅速判断是否形成峡部双向阻滞。方法 对 10例典型房扑患者 ,沿三尖瓣环放置Halo电极 ,Halo远端紧邻峡部消融线 ,房扑发作中消融在房扑终止后行冠状窦起搏 ,窦性心律下消融则同时行冠状窦电极起搏 ,观察紧邻消融线低右房侧的心房电极电图起始部分的主波方向 (H电位 )的极性表现 ,并与最终双向阻滞评价结果比较。结果  8例在窦性心律下行冠状窦电极起搏时消融 ,2例在房扑发作中消融。 10例患者最终消融结果均为双向阻滞。 2例房扑发作时H电位极性均为负向 ,8例窦性心律下H电位极性均为正向 ,峡部缓慢传导时该极性仍为正向 ,形成双向阻滞后H电位极性变为负向。结论 典型心房扑动行峡部线性消融时 ,行冠状窦起搏观察到紧邻峡部消融线低右房侧H电位的极性改变可能是峡部消融成功的新指标。该指标简单、快速、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