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五加皮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4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拟北五加皮、人参等药物制成胶囊作为治疗组,以地戈辛作为对照组对14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北五加皮合剂的抗心衰作用较地戈辛显著、迅速,其毒副反应两组类同,停药1日后即可矫正,无蓄积作用,而且药少量轻,安全性能好,作为一种速效、短效强心甙类正性肌力口服制剂用于抗心衰,特别是难治性心衰较地戈辛有明显优  相似文献   
2.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工艺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方法取筛选预留的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采用循环水浴,并将初始温度控制在15℃,定期观察水温,保证在30 min内水温达到4℃,然后维持4℃水温30 min,在4℃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 h内冻结。以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为质控项目。结果改良的方法通过调整融化时的初始水温、采用循环水浴确保水温均匀度,与原工艺比较,缩短融化时间2 h。36袋制品的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均符合国家要求并好于原方法,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结论此方法优于原传统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与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健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血站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广大输血患者对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需求日益提高,"保障血液质量"这一血站的永恒主题时下还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的扩增能力及细胞表型特征。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调整浓度为2×106/mL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1mL/孔。按以下2组添加诱导剂:1)抗-CD3+IL-2+IFN-γ;2)抗-CD3+抗-CD28+IL-2+IFN-γ。诱导剂的终浓度抗-CD3为1μg/mL、抗-CD28为0.5μg/mL、IL-2为0.1万U/mL、IFN-γ为100ng/mL。隔2d换液,培养至d7,经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算各孔细胞总量。采用免疫荧光单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8+及CD56+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析CIK表面CD4+/CD25+、CD8+/CD25+、CD4+/FasL+、CD8+/FasL+的表达。结果培养至d7,激发型CD28单抗组CIK的细胞总量为(78.2±7.3)×106/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2.7)×106/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的CIK中CD4+细胞、CD8+细胞及CD56+细胞分别为(68.4±6.1)%、(34.6±7.2)%及(15.1±3.9)%,与对照组的(52.5±3.6)%、(26.9±2.7)%及(7.7±1.2)%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双标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细胞中CD4+FasL+T细胞、CD8+FasL+T细胞、CD4+CD25+T细胞及CD8+CD25+T细胞比例分别为(36.6±4.7)%、(40.7±3.2)%、(60.1±5.3)%及(58.5±4.1)%。与对照组的(21.9±3.9)%、(24.3±5.1)%、(45.6±4.6)%及(44.6±3.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发型CD28单抗可增强CIK的扩增能力及上调细胞活化膜型分子的表达,提示激发型CD28单抗可具有提高CIK杀瘤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Ⅳ级硬核白内障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59只眼),其中A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27例(27只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32例(32只眼)。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观察计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术后1w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失率。结果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损失率,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均为B组小于A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行硬核白内障治疗均有不同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手法小切口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损伤小于超声乳化吸除术后。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冷深沉凝血因子的制备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取筛选预备的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循环水浴,并将初始温度控制在15℃,定期观察水温,在30 min内水温达到4℃,然后维持4℃水温30 min,在4℃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 h内冻结。以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为质控项目。结果36袋制品的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均符合国家要求并好于原方法,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此方法优于原传统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曾敏  徐利强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60-3564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孔组45例和三孔组42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纵隔淋巴结切除个数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三孔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且单孔组显著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无进展生存率与三孔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抑制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3年内生存率与三孔法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站质量管理内部审核模式,提高内审工作成效和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血液安全。方法:采用明确一个目的、创造四个条件、注重四个发现、关注四个要点、抓好四个落实的方法,即“一四四四四”内审模式。结果:内审的氛围更好;内审员的意识得到增强;内审条件得到改善;审核发现的能力和审核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更及时、科学、有效;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结论:通过应用“一四四四四”内审模式,内审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得到良好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