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体外建立脂肪干细胞的急慢性炎症模型,为研究microRNAs在成体干细胞免疫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对所分离的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表面抗原鉴定。加入3个浓度(1,10,100 mg/L)的脂多糖(LPS)于不同时间(2,6,12 h)刺激脂肪干细胞建立急性炎症模型,用LPS(1 mg/L)间断刺激脂肪干细4周建立慢性炎症模型,对照组加完全培养液。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TLR2、TLR4蛋白表达,qPCR检测上述相关分子基因水平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脂肪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1 mg/L LPS刺激人脂肪干细胞6 h可以建立急性炎症模型,间断刺激4周人脂肪干细胞可以建立慢性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抽动症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过敏情况,并分析食物不耐受与抽动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 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小儿神经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抽动症患儿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对照组为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体检的4岁以上的无抽动障碍的儿童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G,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两组儿童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61例抽动症患儿中60例结果阳性,阳性率达98.4%;50例健康儿童中39例结果阳性,阳性率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动症患儿对多种食物不耐受的程度较健康儿童高(1种食物不耐受:23.0%vs.34.0%;2种:24.6%vs.38.0%;3种:34.4%vs.6.0%;4种:16.4%vs.0%,P<0.01)。两组儿童不耐受的食物主要是鸡蛋和牛奶,但抽动症患儿不耐受的程度较健康儿童组严重(即IgG为+++: 36.7% vs. 19.7%,P<0.001)。 结论 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抽动症患儿寻找食物过敏原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可指导抽动症患儿的饮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于第7天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尺骨和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行尺骨组织学切片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明显增多(P<0.01)。骨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模型组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减少且明显受损,血窦减少、窦壁断裂。治疗组线粒体、内质网和血窦数量增加,形态基本正常。结论当归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改善骨髓微环境而对受环磷酰胺损伤的小鼠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诱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组、再障组、正常组,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障组及当归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均有降低,但当归组明显高于再障组(P<0.05),当归组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9.0±8.3)明显高于再障组(33.6±9.1,P<0.05),而与正常组(78.2±9.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障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2.7±7.1)明显高于正常组(21.5±3.6,P<0.05),当归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43.0±6.8)明显低于再障组(62.7±7.1,P<0.05)。结论当归能降低再障小鼠骨髓细胞Fas抗原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有刺激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Fas (CD95 ) ,atypeⅠtransmembraneproteinoftumornecrosisfactor (TNF)andtumorgrowthfactor (TGF )receptorfamily ,isexpressedonavari etyofhumanorgansandsometumorcellsbesidesac tivatedmatureTcellsandlymphocytestransducedbyhumanTlymphocytevirus (HTLV ) ,humanim…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Fas Fas配体 (FasL)途径清除小鼠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 (ARTC) ,为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探索新的手段。方法 用磁性细胞分离系统分离BALB c小鼠 (H 2 d)Sca 1+早期造血细胞 (HC) ,然后借助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技术对其转染外源小鼠FasL(mFasL)cDNA基因 ;扩增 1周后与异基因BAC小鼠 (H 2 d ×b)脾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WMLC) 6d ,观察处理后的BAC小鼠脾细胞对Na251 CrO4标记的BALB c小鼠脾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分离出BALB c小鼠Sca 1+HC ,纯度为 (89.0± 6 .1) %。BAC小鼠脾细胞与转染外源mFasL的BALB cHC以 1∶5比例共培养 6d后 ,对BALB c源脾细胞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例时均呈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体外反应中 ,转染外源mFasLcDNA并高表达的早期HC可清除针对自身MHC抗原的ART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用凝胶直流法(EMSA)分析大蒜素处理前后Jurkat细胞核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MTT比色分析法检测大蒜素对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蒜素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处理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降低,各浓度大蒜素均能抑制Jurkat细胞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对Jurkat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诱导Jurkat细胞凋亡有关,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FasL基因转染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后 ,诱导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的效率。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mFasL cDNA转入Balb/C小鼠造血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其是否表达 ,然后将转染mFasL cDNA的BMMNC与BAC鼠 (Balb/C×C5 7BL/6 ,H 2d×b ,F1)脾单核细胞 (SMNC)混合培养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及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SMNC的凋亡效率。结果 基因转移后Western Blot分析Balb/C鼠BMNC显示明显抗FasL抗体识别的条带 (约 4 0 0 0 0 ) ,未转基因的BMMNC无阳性条带发现 ;转基因组进行MLR其每分钟脉冲数 (CPM)值为 5 6 2 8± 186 ,明显低于对照组 (96 74± 78) (t=4 4 86 ,P <0 0 0 1) ;FCM检测转基因组诱导SMNC凋亡率为 (14 8± 0 4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 8± 0 4 ) % ](t=3 0 1,P <0 0 1)。结论 采用脂质体法能将mFasL cDNA转入鼠BMMNC ,并能有效表达 ,转基因后的BMMNC有诱导同种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 33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儿的诊疗及随访过程进行分析 ,提高对小儿DCM的临床认识。方法 以 33例DCM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其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治疗情况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儿中 ,住院初期误诊者 14例 ,其中误诊为肺炎并心力衰竭者 9例、病毒性心肌炎 4例、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1例。柯萨奇病毒B型lgM (CoxBIgM)抗体阳性者 6例。心脏X线、心电图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 ,且以左心扩大为主。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改变。DCM患儿病死率高、预后不佳。结论  (1)病毒感染是DCM的重要促发和致病因素之一。 (2 )DCM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需综合各项指标方能做出正确判断。 (3)超声心动图对DCM诊断具有颇高价值 ,应予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