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是否会引起兔手术椎体相邻椎间盘的退变,以及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用量的相关性.[方法]80只5个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16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的64只采用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设L5为手术椎体.B组(实验对照组)L5不注入任何药物;C组L5注入PMMA0.1 ml;D组L5注入PMMA0.3 ml;E组L5注入PMMA 0.5ml.每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各处死4只动物,进行X线、MRI检查,通过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P)和MRI指数,来定量分析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取相邻椎间盘送病理,采用Masuda评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A、B组椎间盘的DHIP、MRI指数和Masuda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C、D、E组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的DHIP、MRI指数和Masuda评分较A、B组无明显改变.第3个月时,E组椎间盘的DHIP、MRI指数较其他各组均有降低,且MRI指数和Masuda评分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个月时,D、E组椎间盘的DHIP、MRI指数和Masuda评分跟术前及术后1、3个月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E组的DHIP和MRI指数均明显低于A、B、C、D组.组织学退变也较A、B、C、D明显,Ma-suda评分明显高于A、B、C、D组.[结论]VP可以引起手术椎体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并且椎间盘退变程度与PM-MA用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基因芯片技术区分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对病理证实的普通型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提取细胞mRNA,用寡核苷酸芯片,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计算机软件分析荧光信号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间显著变化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份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人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31个基因有表达异常,其中高表达14条,低表达17条。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与普通型软骨肉瘤间基因表达差异是明显的,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涉及TGT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IHH/PThRP轴以及凋亡机制等多方面,且有些基因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顺铂纳米脂质体(NLE-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纯应用顺铂(CDDP)进行比较。方法:用含不同NLE-CDDP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通过MTT、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内抑瘤实验检测NLE-CDDP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组织样品中的铂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LE-CDDP作用24~96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间点NLE-CDDP抑制Saos-2细胞生长的作用优于CDDP。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的比例减少。NLE-CDDP对小鼠Saos-2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是CDDP组的4.4倍;2 h后,CDDP组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铂;24 h后,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还可以达到2.76 μmol/L。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肾组织中铂浓度比CDDP组少50%;肝、脾、肿瘤中铂的浓度显著高于CDDP组(P<0.05);24 h后NLE-CDDP组脾组织中的铂浓度达最高峰。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对Saos-2肿瘤的毒性高于单纯顺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药物在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x9 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和正常软骨中的表达。方法:取12例2003年1 月至2007年1 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软骨肉瘤(普通软骨肉瘤6 例,去分化软骨肉瘤6 例)及正常软骨组织(6 例)的新鲜冰冻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后,将Sox9 作为候选基因,而后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其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和正常软骨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Sox9 在普通软骨肉瘤中上调约1.6 倍,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其表达水平为正常软骨组织表达水平的0.082 倍;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ox9mRNA 在普通软骨肉瘤和去分化软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68± 0.119 和0.088 ± 0.017;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ox9 蛋白在人普通软骨肉瘤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织。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6 例普通软骨肉瘤均有Sox9 表达,细胞染色呈较强的阳性,而去分化软骨肉瘤未发现较强阳性细胞出现,只有可疑的阳性细胞散在出现。结论:Sox9 在普通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织。Sox9 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低水平表达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呈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小钛板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3月86例患者在本院采用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小钛板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选择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的43例纳入本回顾研究,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34±12.42)岁(29~75岁),随访时间10~14年,平均(11.82±8.65)年。记录临床资料与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并测量CT椎管矢状径、椎管横径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2例发生硬膜破裂立即修复。单椎板截骨者手术时间91~122 min,平均(111.23±8.93)min;出血量200~350 ml,平均(287.22±11.12)ml;两椎板截骨者手术时间118~165 min,平均(149.28±14.71)min,出血量235~480ml,平均(308.21±11.27)ml。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漏、1例刀口延迟愈合、2例单侧肢体肌力短时期减弱、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腰椎不稳、3例腹胀和便秘,上述问题经相应处理治愈,无严重不良后果。术后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横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椎板均骨性融合,未见椎板移位、椎管狭窄及硬膜囊受压。[结论]椎板截骨原位回植小钛板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远期临床疗效满意,此术式较传统椎板减压术具有可重建腰椎后柱完整性及稳定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水平的提高,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肺转移.骨肉瘤的肺转移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成功地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存活、定居转移灶、浸润周围的组织、转移灶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等[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灭活自体骨的愈合过程和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以评价自体骨高渗盐水灭活再植手术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尺骨段高渗盐水灭活模型,以自身对侧尺骨段生理盐水浸泡后原位再植作为对照,分别于3、6、12、24周行X线检查、三点弯曲负荷实验检查和HE染色组织学检查,对两组间生物力学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X线片显示灭活骨于12周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织切片,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逐渐增多,分泌类骨质,新骨形成;最大破坏载荷逐渐升高,24周后达到最高[对照侧(206.25±16.64) N, 实验侧(196.88±8.24) N,P>0.05]。结论: 高渗盐水使灭活骨愈合过程减慢,但最终灭活骨通过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达到愈合,其中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生物力学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进行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4种尤文肉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并比较和分析其在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效果.方法:从健康供者体中分离和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4,IL-4)将单核细胞诱生为DC,并对其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分别制备4种DC疫苗:(1)融合瘤,将DC与A673细胞进行电融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双染色融合瘤,以确定其融合率;(2)负载肿瘤裂解物DC,将DC与A673细胞反复冻融物共培养;(3)EWS/FLI1修饰DC,用编码EWS/FLI1的腺病毒转染DC;(4)未作处理的成熟的DC.将各种DC疫苗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leukocyte antigen,HLA)相配的CD8+T细胞共培养,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刺激增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量,用51Cr细胞杀伤试剂盒检测CTL在不同比例下对A673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皮下接种A673细胞,构建重建人免疫系统的SCID鼠尤文肉瘤模型,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gG的量,以确定免疫重建效果,并接种不同的DC疫苗,检测其对小鼠成瘤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出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出的CD83、CD80、CD86及HLA-DR高表达的成熟DC.DCs/A673融合细胞的电融合效率达到16.32%.各种DC疫苗都可以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IFN-γ分泌检测显示,融合瘤组较其他DC疫苗组产生CTL水平高,其后依次为肿瘤裂解物负载组、EWS/FLI1修饰组和未作处理组.而在体外杀伤A673实验中,融合瘤组杀伤效率最高,肿瘤裂解物负载组次之,EWS/FLI1修饰组与未作处理组最低,且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抑制肿瘤生长的体内实验中,融合瘤组小鼠肿瘤最小,EWS/FLI1修饰组、肿瘤裂解物负载组和未作处理组之间差别不大.结论:尤文肉瘤DC疫苗可以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各种尤文肉瘤DC疫苗进行体内外综合比较时发现,融合瘤是最佳的尤文肉瘤免疫疫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