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比观察了18^F-FDG PET/CT、CT、内镜等俭查对38例食管癌原发灶长度的测量结果,探讨18^F-FDG PET/CT显像测量食管癌原发灶长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7月1日~2002年12月31日43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0/43),术后30d死亡率4.7%(2/43),术后总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32/39)、51.7%(15/29)及31.3%(5/16)。结论:同时性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合成分泌大量胞外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是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基础。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系统作为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就uPA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52岁。于1998年10月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加重10d,现能进流质饮食。查体无异常。钡剂食管造影检查:食管胸中段T6-T8水平有一长8cm的充盈缺损,中部有一龛影,3cm×0.5cm,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纤食镜检查:距门齿28-35cm处见累及食管3/4周的溃疡型肿物,以右侧壁为主,溃疡3cm×1cm×0.5cm大小,表面覆以灰白苔,毛刷细胞学查到鳞癌细胞。术前,诊断为胸中段食管癌(溃疡型)。于1998年10月16日在全麻下经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的适应证、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本院1989年7月—1999年8月,52例接受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1/52),主要为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30天内死亡率5.8%(3/5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44/49)、56.7%(17/30)及33.3%(7/21)。结论:气管支气管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又为部分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随着麻醉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30天内死亡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肺同期双原发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2岁,因进食阻挡感2个月,伴有胸背部胀痛不适1个月,于1997年10月8日收住院,患者能进半流质饮食。既往有“急性肺炎”病史。吸烟史50年,20支/日。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食管钡餐透视显示:第6~8胸椎可见约8.0cm长的粘膜中断、消失,...  相似文献   
7.
李鹏  李道堂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1):1669-1672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是1996年克隆确定的一个人类基因,它是作为一个候选抑癌基因被提出的,它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属于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3p14.2区域,其cDNA长1095bp。经研究发现FHIT基因的主要作用为:1)FHIT可诱导细胞凋亡。2)FHIT蛋白可能通过泛素结合酶来调控细胞周期。食管癌是人类常见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所以研究其早期诊断方法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在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FHIT基因的关系时发现:食管癌在早期阶段大都有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而FHIT基因的甲基化是其中的重要机制,其甲基化是FHIT基因失活的前提。同时,研究发现监测FHIT基因表达缺失对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癌全肺切除术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肺切除术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约占肺癌手术总数的15.1%~52.3%。自1990~1998年,我院共施行肺癌手术756例,其中全肺切除101例(13.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约占肺癌的 70 % ,就诊时多属中晚期 ,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与组织学类型、病变分期有关。近年来多数研究结果证明 ,细胞角蛋白 19(CYFRA2 1-1)在肺癌患者的血清含量中最高 ,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更明显。为此 ,我们使用法国 CIS公司提供的 CYFRA2 1-1试剂盒 ,检测了 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 CYFRA2 1-1含量 ,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79例中 ,男性 5 8例 ,女性 2 1例 ;年龄2 5~ 74岁 ;均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 3 5例 ,腺癌 3 3例 ,其他类…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节律性(biological rhythms)是指机体内部从分子细胞,器官以及行为的各种水平的生命活动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有规律地循环往复周期性运动。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生物节律性,它通过协调机体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生物钟通过眼睛的特殊光感受器感受昼夜光强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