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在人体内半衰期过短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构建可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方法:将NT4-GLP-1融合基因插入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pSSHG-CMV中,构建pSSHG/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辅助质粒pAAV/Ad、腺病毒质粒pFG140及pSSHG/NT4-GLP-1转染至293细胞系,用其感染Hela细胞.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pSSHG/NT4-GLP-1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鉴定可见342 bp的目的片段,说明NT4-GLP-1融合基因已经成功重组于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pSSHG-CMV内.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转染pSSHG/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包装质粒的Hela细胞内有大量棕黄色颗粒,阳性率达到70%以上,说明NT4-GLP-1重组腺伴随病毒在细胞中可以表达GLP-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经B超定位 ,行胸腔穿刺持续引流 ,待胸水放尽后 ,将DDP60~ 80mg注入胸腔 ;2天后 ,待胸水放尽后 ,用 5 %葡萄糖溶液 2 0ml将红霉素 1~ 1 5g溶解后注入胸腔 ;2 4小时后若积液量大于 2 0 0ml,应重复用红霉素注入胸腔 ,最多重复 3次。结果 :2 1例患者中显效 8例 ,有效 10例 ;随访 6个月 ,18例有效者未见胸腔积液复发。结论 :红霉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疗效确切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社会支付的视角,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我国的一级预防作一初步的成本-效用模型分析。方法:建立ICD一级预防的Markov模型,与不用ICD的对照组比较,输入相应的变量,计算ICD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包括基线分析和概率分析,并作关键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基线分析单腔ICD一级预防在中国的ICER为171 304元/QALY。现代ICD因其长寿命、优化程控及远程监测的特点,可望将ICER降至100 187元/QALY,有望为中国每年节约2.13亿元。结论:ICD成本-效用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较多,敏感性分析提示选择高危人群,通过优化程控、远程监测等手段提高ICD的疗效及选用长寿命的器械可改善ICER。  相似文献   
4.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蒽环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但由此失败或耐药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临床上选择与蒽环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有效且价格相对适宜的二线化疗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二项分布的率及其数据转换采用正态分布近似法分析的适用条件。方法计算机模拟二项分布抽样,样本数n在8~1000范围内取值,总体率π在0.01~0.50范围内取值,共计49650种组合。对每种组合进行1000次二项分布抽样,计算偏度系数。另外,对每种n、π组合下的1000个率分布进行对数转换、logit转换、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及双重反正弦转换后重复以上分析过程。对5种方法的偏度系数绝对值进行排序比较,并考察率的转换对偏度系数的影响。结果原始的率的偏度系数在nπ≥5时位于±0.66范围内,如以此为标准,nπ<0.43时,任何转换都不能使偏度系数达标。nπ范围大致在0.43~1、1~1.35、1.35~1.5、1.5~2.4及2.4以后时,偏度系数绝对值最小者分别是反正弦转换、双重反正弦转换、对数转换、logit转换及双重反正弦转换。双重反正弦转换整体表现最佳,是唯一的在nπ≥0.5之后即可使偏度系数稳定在±0.66内的方法。nπ较小时,双重反正弦转换的偏度系数几乎总是优于原始率,但这种优势随nπ的增加而减弱,在nπ≥20后已不明显,甚至局部落后。结论对基于二项分布的率及其转换后可正态近似应用的条件,简单的推荐是在nπ≥0.5时使用双重反正弦转换,即使nπ≥5时,双重反正弦转换也可改善偏度系数。这种改善在nπ≥20时已不明显,甚至局部落后。而实际操作时宜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进行比较择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配的办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给予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治疗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标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是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伤害性最小,恢复时间最短的疗法,而且治愈率最高,愈合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和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心律学科为例,比较Heart Rhythm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刊载的临床论著在证据分类和分级以及统计方法应用方面的差异。检索2012年全年Heart Rhythm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刊载的临床论著,发现中外期刊论文的研究类型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国内研究类型较为单一。证据等级国内论文略低于国外,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过少,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国内论文在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方面明显低于国外论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足跟舟联合的出现率及有关X线表现。方法收集1361例因足、踝外伤或疼痛就诊病例CR X线片,其中足部588例、踝部773例;年龄10~91岁,其中20~40岁984例。观察足及踝的跟舟联合显示率,分析男女足踝外伤、疼痛组的显示差异。结果1361例中显示跟舟联合5.3%(72/1361),足部8.7%(47/588),踝部3.2%(25/773),足部显示高于踝部(P<0.005)。足踝显示跟舟联合在两性别间、外伤及疼痛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跟舟联合足部X线片优于踝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样本从本院骨科创伤患者中选取,总例数为50例,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依据下肢创伤术后患者在手术后3月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否的情况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发病因素。结果:研究可得,实验组患者发病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血栓史、制动时间过长等,从发生率上看,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较为优异,两组对比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结论:据此研究可得,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血栓史、制动时间过长等都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病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