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40例,其中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及3例混合型便秘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1例耻骨直肠肌痉挛行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4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直肠黏膜脱垂伴混合痔及3例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3例直肠前膨出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行STARR手术;9例直肠前膨出患者行经阴道修补术;6例乙状结肠脱垂患者行部分直乙状结肠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盆底疝者加行盆底重建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诉排气障碍(患者术后证实有抑郁症),1例诉便秘症状无好转(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病因的便秘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相关问题。方法将该院2004年2月到2008年8月收治的133名急性胆囊炎行LC病例分为早期组(34例,急性发作72h内手术)和延期组(99例,急性发作72h后手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期组较早期组LC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差别不明显。结论急性期胆囊炎病人宜早期施行LC,但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前提下,延期手术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 =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 =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 =0.004)、手术方式(χ2=10.27,P =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 =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O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O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伴有独立危险因子病例采取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瘘的程度,缩短瘘的愈合时间。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和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两种不同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混合痔切除手术住院患者68例,分为Ligasure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和Milligan‐Morgan治疗34例(对照组),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35±10.24)、(20.29±7.8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71±14.67)、(4.97±2.89)mL,平均术后疼痛(最剧烈)分数分别为(5.88±1.12)、(3.47±0.83)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97±2.55)、(2.29±1.1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41.32±205.91)、(2872.32±652.30)元,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中,除对照组肛门渗液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观察组高外(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施行42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25例行开腹手术,1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合并处理其他疾病、总费用、切口感染率,并随访术后慢性腹痛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开腹组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手术25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2例,腹腔镜手术17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8例(P<0.05):开腹手术者平均费用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者平均费用(P<0.05).2组切口感染率及术后慢性腹痛比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虽然平均费用较高,腹腔镜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仍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行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获治愈,术后声嘶2例,1例为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所致,另1例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发生一过性手足抽搐3例;均在1个月内恢复.27例随访12~2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经颈部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适合绝大多数患者,术前CT扫描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2种手术途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本院腹腔镜中心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组55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64例,将TAPP组和TEP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TEP组手术时间较短(P=0.000),费用较低(P=0.03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别;腹膜前损伤、血肿、血清肿、肠梗阻、尿潴留、肠道损伤、术后6周疼痛、感染和复发的比率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TAPP与TEP各具优点,但与TAPP比较,TEP手术时间较短,费用较低;两者适应证的选择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术后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尿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肿瘤手术的53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期间发生尿瘘29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而总结预防和处理尿瘘并发症的经验。结果53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尿瘘,其中输尿管瘘25例,膀胱瘘4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尿瘘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术区放疗史是最大的危险因素(OR=80.973),其次是肿瘤最大直径(OR=58.258);术前血白蛋白水平(OR=0.021)是最大的保护因素,其次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OR=0.054)。25例输尿管瘘患者均先行超声引导下肾盂造瘘术,充分转流尿液。有5例经肾盂造瘘引流术后自愈,2例引流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死亡,8例输尿管瘘再行经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后治愈,其余10例输尿管瘘患者接受再次开腹部手术治疗后愈合。4例膀胱瘘患者行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3例自行愈合,1例再行膀胱造瘘术后自行愈合。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因术区放疗史、肿瘤较大、术前血白蛋白水平低和未放置输尿管支架者,易发生尿瘘;发生尿瘘患者经肾盂造瘘、膀胱造瘘、留置尿管以及皮下隧道肾盂膀胱导管引流术和开腹手术,均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既往腹膜后肿瘤的手术经验,综合文献资料,分析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治疗要点。结果肿瘤来源于下腔静脉中段的3例,上段和下段各1例。4例按术前计划切除了肿瘤,其中2例达RO切除,分别随访20个月和22个月无复发,1例R1切除术后6个月复发而再次手术,后随访24个月未复发,1例有肝转移行R2切除,术后存活8个月,1例在术中发现肿瘤延及右心房且浸润血管而仅行活检,术后生存仅2个月。3例下腔静脉切除以后未重建,术后无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MRI联合检查,主要进行肿瘤定位,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造影检查可以明确下腔静脉的走行、通畅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可减少术中盲目探查引起的静脉性失血,同时指导下腔静脉切除以后是否需要重建;RO根治性切除是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的主要手段;术后有短暂的肾功能不全者可以通过血滤很快恢复;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股薄肌转移修补治疗复杂直肠阴道(尿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股薄肌转移修补治疗的19例复杂直肠阴道(尿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修补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SF-36生活质量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女性性功能评分。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8例(直肠尿道瘘),女性11例(直肠阴道瘘)。术前修补0-3(平均1.0)次,瘘口直径0.5~2.5(平均1.6)cm,均位于肛门括约肌上方。手术时间145。400(中位240)min,术后住院时间10。39(中位21)d。术后近期出现大腿麻木疼痛2例,小腿麻木2例;无远期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35(中位18)个月,修补成功率94.7%(18/19)。术后6个月时。19例患者的Wexner评分由术前10.0±8.8降为2.9±5.8,控粪功能显著改善(P=0.002);11例女性患者的性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0±1.8升高至4.0±4.0。性功能显著改善(P=0.022);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01)。结论股薄肌转移修补治疗复杂直肠阴道(尿道)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