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脏器O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 )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昆明小鼠 40只 ,随机分为 4组 :甲醛低剂量组 (2 5mg/m3)、中剂量组 (5mg/m3)、高剂量组 (10mg/m3)、对照组 (无甲醛暴露 ) ,每组 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 ,其余 3组每日吸入甲醛 1次 ,每次 4h ,连续 9周。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 (SABC)免疫组化法对小鼠脑、肺、肝及肾组织中MGMT进行检测。结果  3个染毒组小鼠肝和肺组织中MGMT表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脑和肾组织MGMT表达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甲醛对小鼠肝和肺组织MGMT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卵巢无性细胞瘤PLAP、NSE和PRL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催乳素(PRL)基因蛋白在卵巢无性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1985年1月-2005年1月期间38例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临床一期20例(52.63%),二期7例(18.42%),三期7例(18.42%),四期4例(10.53%).对此肿瘤组织分别做PLAP、NSE、PR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LAP、NSE、PRL在卵巢无性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7%、63.16%、7.89%.NSE表达与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NSE表达与晚期卵巢肿瘤密切相关;PLAP、NSE可看作是无性细胞瘤重要的组织标志物,肿瘤组织是血清PLAP、NSE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HIV漏临床病理原因,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20例漏诊胃肿瘤合并HIV胃切除标本及胃镜活检小标本分组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初次胃活体组织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对照漏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良性胃间质瘤1例、印戒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腺癌1例。结论临床胃镜医师对可疑病例选取典型部位取材,病理医师多次结合活检标本对照观察,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在胃部的血管球瘤,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calponin均为(+),CK、CD117、Syn、S-100、EMA、desmin、CD99、CD34均(-).结论:胃血管球瘤罕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要和其他肿瘤如上皮样胃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汗腺螺旋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汗腺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汗腺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中1例的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汗腺螺旋腺瘤常见于11~40岁,多伴疼痛感,镜下见境界清楚的小叶由2种上皮细胞组成,免疫组化:AE1/AE3(+),P63、CEA部分细胞(+)。结论汗腺螺旋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集合管癌位于肾髓质,镜下呈弥漫性腺管状排列,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AE1/AE3(+)、CK8/18(+)、CK19(+)、CD15(+)、CD10(-)、Villin(-)。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对诊断可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K10、CK14、CK17、P16在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K10、CK14、CK17、P16在宫颈45例IM及120例CIN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K17、CK10在宫颈I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5.6%,明显高于LSIL和HSIL组(分别为CK17:11.3%、15%;CK10:20.0%、22.5%。P均〈0.01);P16在LSIL和HSIL中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IM组(13.3%,P〈0.01);CK14在IM组、LSIL和HSIL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4.4%、61.2%、67.5%,三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在LSIL和HSIL组,CK14、P16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别,但在LSIL中,阳性细胞位于上皮下1/3层,在HSIL中,位于上皮上1/3或全层。结论①CK17、CK10、P16在宫颈IM和CIN病变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有助于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②CK14、P16可用于LSIL和HSIL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16、Rb、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1例CIN病变上皮和36例正常上皮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Rb及Ki-67表达情况,其中47例CIN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16、Ki-67在各级别CIN中均有较高表达(P<0.01),且CIN2和CIN3中的表达较CIN1高(P<0.05);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均见分层现象。Rb蛋白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从CIN1到CIN3逐渐下调(分别为54.2%、24.4%、21.9%),在对照组与各级别CIN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CIN2与CIN3之间无差别。CIN1、CIN2及CIN3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71.9%)、(85.3%)和(90.6%),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16、Ki-67及Rb与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及病变进展相关,联合检测p16蛋白和Ki-67、Rb抗原表达可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55.9%(19/34),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5%(8/34),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7.8%(14/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为88.9%(8/9),高于I期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