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DC及IL-2,IL-15维持NK细胞体内活性的作用效果。方法 DAPI标记的NK细胞输入负瘤小鼠体内,同时分别给予DC、IL-2及IL-15,不同时间取肿瘤组织,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MTT法测NK杀伤活性。结果 DC可增强NK杀伤活性,NK/DC为1∶1时N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NK/DC为10∶1时(P〈0.05)。肿瘤组织内NK分布呈时间及剂量相关性,DC组NK浸润数量多于IL-2组及IL-15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4小时内DC可维持并促进NK细胞活性,无需依赖外源性细胞因子。NK与DC的相互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FGF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bFGF、FGFR-2及D2-40表达。结果 59例胃癌组织bFGF和FGFR-2表达分别达69.5%(41/59)、64.4%(39/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6%、33.9%(P<0.05);二者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胃组织(10.89±3.67 vs 3.58±0.96),且与淋巴结转移(P<0.05)、bFGF和FGFR-2阳性表达(P<0.05)正相关。结论 bFGF和FGFR-2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参与胃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
嵇晶晶  孙鹰 《中外医疗》2010,29(30):84-84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患者(左)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局部呈浸润性生长,考虑为低度恶性。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错构瘤,除了单纯的手术切除外,应该考虑一些辅助治疗,以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