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削减cDNA文库.方法采用抑制削减杂交技术,以正常肝组织及有肝癌背景的肝硬化组织作为对比材料.分离出mRNA,经反转录后,通过两轮杂交、两次PCR和T/A克隆构建了两种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结果挑取70个克隆进行酶切和PCR鉴定,显示65个克隆有250~2000 bp插入片段.结论用SSH和T/A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削减cDNA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鉴定出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相关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阐明肝硬化在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病例6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82例中,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163例;袢式吻合47例,改良袢式吻合Ⅰ型和Ⅱ型340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87例、‘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45例。比较其术后并发症、体重变化。结果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在Roux—en—y综合征发生率、预后营养指数、进食量、体重减轻各个方面分别优于或等于袢式吻合、改良袢式吻合I型和Ⅱ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和‘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一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于减少全胃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频数匹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对照组(n=44)采用常规手术处理方法;精准组(n=42)采用精准肝切除,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失血量、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精准组与常规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320±315)ml比(613±526)ml;P<0.001],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7 d ALT为82.7 U/L比321.7 U/L;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7.1%比20.5%;P<0.001),住院时间缩短(12.3 d比18.6 d;P<0.001).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6.2%(11/42)和38.6%(17/44);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3/42)和65.9%(29/44),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18).结论 肝切除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打击较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routine hepatectomy (n=44) or the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n=42).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recise hepatectomy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including, th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bidity rates (7.1% vs. 20.5%; P<0.001), the blood loss [(320±315) ml vs. (613±526) ml;P<0.001) , postoperativ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value (in postoperation 7 d, 82.7 U/L vs.321.7 U/L; P<0.001)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12.3 d vs. 18.6 d; P<0.001) between precise hepatectomy and routine groups. The 1 year tumor recurrence rate and 1 year survival rate were 26.2%(11/42) and 78.6% (33/42) in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group, 38.6% (17/44) and 65.9%(29/44) in routine liver resection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0;P=0.018). Conclusion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tumor without much injury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T3期胆囊癌(GBC)病人术中行标准或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7例T3期GBC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分别为32、35例。67例病人中T分期达到T3的Ⅲ期GBC病人为56例,其中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分别为32、24例。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于局部晚期胆囊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于T3期病人,N分期(HR=2.24,95%CI 1.49-3.36,P<0.001)和淋巴结清扫范围(HR=2.51,95%CI 1.35-4.67,P=0.004)是总生存率(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肝浸润(HR=2.10,95%CI 1.18-3.74,P=0.012)和胆石症(HR=2.84,95%CI 1.30-6.19,P=0.009)是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手术切除后T分期达T3期的Ⅲ期GBC病人,淋巴结清扫是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2.46,95%CI 1.27-4.77,P=0.008;RFS:HR=1.99,95%CI 1.05-3.77,P=0.040),N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9,95%CI 1.23-4.29,P=0.009),胆石症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5,95%CI 1.02-6.35,P=0.045)。结论 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T3期GBC病人的生存,尤其是T分期达到T3的Ⅲ期GBC病人,而且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及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行HAIC联合信迪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以首次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疾病进展及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为终点,按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mRECIST)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截至2023年4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手术转化率及安全性。结果:ORR为52.9%,DCR可达到85.3%,手术转化利率为41.1%。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组1年OS及DFS分别为94.4%、5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出血对病人围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22例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根据ROC曲线分析,术中出血量≤200 mL的185例为A组,而出血量>200 mL的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有无腹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肿瘤数和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出血量>200 mL的B组病人作比较,出血量≤200 mL A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腹水和感染的发生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大出血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术中仔细操作,减少出血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骨膜蛋白(POSTN)是一种细胞黏着蛋白。在生理状况下,其在骨与牙齿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并可促进心脏瓣膜发育并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POSTN被发现高度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并且通常与复发转移及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笔者就POSTN在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绕肝带提拉法肝切除从2001年被提出之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前入路肝切除联合绕肝带提拉技术已经成为大肝癌行半肝切除的标准术式.绕肝带放置的安全性问题促使肝后下腔静脉前隧道解剖的深入研究,尾叶静脉与肝右后下静脉之间是建立隧道的安全区域.在肝脏上方三支肝静脉和下方三支主要的Glisson鞘之间放置绕肝带,或通过静脉韧带通道放...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2000 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肝转移多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24~36个月以后,占66.7%,合并肝内多发转移灶者11例,单发病灶7例。 18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单灶与多灶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4.5%(P= 0.037)。结论在无其他脏器转移时乳腺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与肝转移灶数目相关,与肝转移灶的体积大小,及乳腺癌原发灶的分期无相关性,积极的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