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新国  黄霞妮  孙盈  段修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52-1054,1088
目的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为28人,占总人数的9.4%。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介模型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率为17.9%。结论生活事件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减少因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治疗时期情绪功能及照顾需求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的不同时期,将其分为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及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对比不同治疗时期的情绪功能及照顾需求情况。结果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相比于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SAS及SDS评分降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相比于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SAS及SD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及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分别与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相比,健康信息需求、照顾与支持需求、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评分均较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与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相比健康信息需求、照顾与支持需求、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情绪功能得到了好转,且照顾需求程度不断降低,但也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角度阐释焦虑之症,病机根本在于肝气郁滞,导致气机阻遏,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继而出现一系列"火郁"症状,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所致。"发之"是治疗火郁证的总治则,以升散透达等治疗方法,配合风药轻清上浮之性,使气机畅达,郁火自散,机体气血流畅,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为临床上治疗焦虑症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已成为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P62蛋白是一种自噬选择性底物,具有特殊结构域,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是PB1结构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结合结构域和泛素结合结构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通过与不同信号蛋白结合,P62参与调节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质更新、基因转录和表达及细胞调节因子生成等过程。本文重点围绕P62多种结构域以及P62/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P62/NF-κB,P6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P62/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轴的抗氧化应激、抗炎、蛋白质代谢调控等作用进行讨论,综述P62各结构域通过与不同功能蛋白识别和结合进而发挥调节蛋白激活与降解、能量物质代谢与生成和清除受损细胞器等功能,以及P62多种结构域翻译后修饰在不同途径下对慢性肝病发展调节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肝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等慢性肝病治疗提供研究方向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及3型β-微管蛋白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诊断的69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利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RRM1及TUBB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69例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33.33%(23/69),在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组间突变率有显著性差异。ERCC1低、高表达率分别为59.42%(41/69)、40.58%(28/69),EGFR突变与ERCC1表达呈负相关性,EGFR无突变时ERCC1趋向于高表达(P=0.024);RRM1低、高表达率分别为31.88%(22/69)、68.12%(47/69),EGFR突变与RRM1表达无相关性(P>0.05);TUBB3低、高表达率分别为8.70%(6/69)、91.30%(63/69),EGFR突变与TUBB3表达无相关性(P>0.05)。ERCC1、RRM1、TUBB3三者间的基因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这类患者可能更能从铂类化疗和靶向药物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化疗与EGFR-TKIs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9月至2015年12月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50例)和单药组(50例),联合组采用EGFR-TKIs联合化疗治疗,单药组采用EGFR-TKIs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6%(33/50),单药组为48%(24/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8%(44/50),单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68%(3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5个月和1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的OS分别为36个月和28.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药组和联合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与EGFR-TKIs单药相比,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可提高PF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EGFR 19-Del)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经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筛选出125例EGFR 19 Del的NSCLC组织并收集30例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组织样本中Fn14、p-JAK1和p-STAT1的表达,统计分析3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质,p-JAK1、p-STAT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胞核。EGFR 19-Del的NSCLC组织中Fn14、p-JAK1、p-STA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25/125)、83.2%(104/125)和100.0%(125/125),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方面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4与p-JAK1、p-STAT1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pTNM分期方面表达均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r>0.3)。结论 Fn14、p-JAK1、p-STAT1在EGFR 19-Del的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Fn14、p-JAK1、p-STAT1很可能与EGFR 19-Del 的NSCLC发生、发展有关;且Fn14可能促进p-JAK1、p-STAT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n14在EGFR 19-Del的NSCLC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5-11月和2012年6-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行肘关节松解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5-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12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评估患者,采用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同时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同时比较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肘关节松解术的患者中进行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信号分子JAK2/STAT3在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表达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8例食管癌组织及配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Fn14、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n14与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三者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p-JAK2、p-STAT3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胞核。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1/118)、50.9%(60/118)、57.6%(68/118),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组织的4.2%(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4、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Fn14与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中及不同TNM分期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n14、p-JAK2、p-STAT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