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湖南衡阳地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易感基因型。方法 5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55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均经快速尿素酶和PCR检测H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C/C、T/T进行测序,比较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胃炎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IL-1B-31T、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1.97(95%CI=1.15-3.59)、2.52(95%CI=1.45-4.39)和2.71(95%CI=1.10-6.66)、3.33(95%CI=1.14-9.73)。在伴有HP感染的群体中进行比较,IL-1B-31位点各基因型未见明显差异;但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高于胃炎组(P〈0.05),OR值分别为2.16(95%CI=1.10-4.23)和3.43(95%CI=1.01-11.62)。结论 在湖南衡阳地区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在HP被感染后IL-1B-511T/T基因型可能为湖南衡阳地区胃癌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ERCP术后对血淀粉酶等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UTI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UTI组在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及48 h予以UTI 10万u静滴,监测患者术后4 h、24 h及48 h的血、尿淀粉酶和症状体征.结果 UTI组术后4 h、24 h白细胞总数低于对照组,术后4 h、24 h及48 h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术后腹痛、腹部压痛症状与UTI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预防使用UTI可明显减低ER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酷似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1:男性,19岁,战士。摔擒训练后因突发头痛呕吐,继而昏迷半小时急诊入院,无头部外伤史。查体: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分,头部无伤痕,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迟钝,眼球向上凝视,刺激后可见肢体活动,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发病2h头颅CT:左侧额、顶、颞部硬膜下见新月状高密度出血影,中线向右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生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SA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共培养,MTT检测细胞增生,RT—PCR法检测细胞端拉酶hTERTH-mRNA的表达,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上的改变。结果TS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同时它也能显著减少hTERT-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能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hTERT-mRNA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这可能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抗肿瘤的另一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1 6例活检标本及 42例手术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 Giemsa染色进行 HP检测 ,同时留取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HP阳性率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腺癌中逐渐升高 ,阳性率分别为 35 .7%、5 0 %、5 0 %、62 .5 %、68.6% ,胃癌组与正常胃粘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端酶活性在正常胃粘膜中阴性 ,在胃癌中为 88.6% ,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30 .6% )、肠上皮化生 ( 37.5 % )及不典型增生 ( 37.5 % )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胃癌中端粒酶的活性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 HP阳性胃癌组端粒酶阳性率 ( 97.9% )明显高于 HP阴性组 ( 67.8% )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1端粒酶活性表达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中及高表达于胃癌中 ,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 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sICAM-1、肝功能及Ⅳ型胶原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及Ⅳ型胶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与肝功能、肝功能Child分级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相关。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能是临床观察肝硬化患者病变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