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睡眠时出现左侧鼻腔点滴状出血,自行填塞无效,以"鼻衄"于2010年11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患糖尿病13年,长期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藏药柳茶提取物(治疗胃胀痛及消化不良藏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柳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相应干预8周后,处死.制作肝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变化;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荧光定量RT-PCR法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MMP-2)、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MMP-9)的表达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2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为A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B组(正常唾液腺组织),均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分析两组MAPK(p-JNK、p-P38)、MMP-2和MMP-9、MVD、CD147表达水平,以及A组中MVD、CD147、MMP-2、MMP-9与MAPK(p-JNK、p-P38)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MMP-2、MMP-9、MVD、CD147表达水平高于B组,MAPK(pJNK、p-P38)表达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雄激素调控转录物1(ParT1)对微小RNA?17?5p(miR?17?5p)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在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arT1水平.培养胃癌BGC?823细胞,根据转染情况分为对照组(未转染作空白对照)、pc...  相似文献   
5.
藏药柳茶提取物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藏药柳茶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藏药柳茶水提取物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体重、体长,计算Lee’s指数,分离并称取肾周及睾周脂肪重量;生化法检测血糖(GLU)、血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INS);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状况。结果:柳茶治疗后动物血糖、血脂含量明显降低,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下降。但实验未见到明显促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藏药柳茶可明显抑制大鼠体重增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加快脂肪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左右,在病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需要鉴别的病例,有时会令病理医生感到很棘手。我科联合检测CK19、HBME-1、Galetain-3及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鉴别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苓止泻口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11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双苓止泻口服液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见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苏勤军  夏苗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20-1421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睡眠时出现左侧鼻腔点滴状出血,自行填塞无效,以"鼻衄"于2010年11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患糖尿病13年,长期胰岛素治疗。右眼外展神经麻痹3月。专科检查:外鼻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柳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布曲明阳性对照组和柳茶治疗组,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肝功能、血脂水平及肝匀浆脂肪含量;制作肝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法测肝脏线粒体、微粒体脂质代谢关键酶LCAD、CYP4A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相比.柳茶治疗后动物肝TG和CHOL水平明显降低;血中ALT、AST含量亦降低,TG、CHOL均有显著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肝脏脂肪变程度减轻;肝组织LCAD、CYP4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模型组的4.18、6.04倍.结论 柳茶提取物能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肝脏的脂肪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改善肝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上调动物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LCAD、CYP4A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