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急性左心衰竭系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肺同病,心阳不振;标实为水湿内阻、瘀血停滞、水瘀互结,而水湿内阻为本病的启动因素。临床分为心阳不振,水湿内阻;水凌心肺,瘀血停滞;心阳暴脱,水瘀互结;阴阳离决,神无所倚。治法上当以温阳利水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肾结石是泌尿系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然谷对其疼痛期止痛效果的观察,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7例均系我院急诊科留观病人,男性48例,女性9例.年龄18~45岁32例,46~60岁18例,60岁以上7例.初发31例,复发2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60分以内21例,61~300分25例,301分以上11例.全部均经B超证属为肾结石,结石最大直径≤5mm25例,6~8mm22例,>9mm10例;单发45例,多发12例;疼痛强度留观时均用目测尺法测定,强度100%35例,90%18例,80%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英夫利西(IFX)治疗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难治性IB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美沙拉嗪),对照组给予IFX,实验组给予IFX联合沙利度胺,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疗效、肠道菌群紊乱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胶囊内镜评分指数(Lewis评分)、血清IGF-1、TGF-β1水平及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CDAI、Lew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IGF-1、TGF-β1和ALB、T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道菌群紊乱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口鼻黏膜干燥、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病机可概括为肾元亏虚、瘀组成积,水湿内停,变证百出;辨证分为水湿内停、肾虚血瘀,湿热下注、肾虚血瘀,肾阴不足、瘀血停滞诸证。治疗应以补肾活血、化湿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6.
急性酒清中毒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毒热内郁、扰乱神明,毒热炽盛、热极生风,毒热互结、元神耗散等证型,分别施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回阳固脱、清热解毒法;并提出清热解毒应贯穿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7.
柏喜桂  周保林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92-1193
本文认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之中医病机为 (1)浊毒侵袭,治节失常; (2)痰浊阻窍,神明受损; (3)阴阳衰竭,神无所倚.辨证论治按现代医学分度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长于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急性痛证,颇有心得.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简要总结贺永清主任医师对以蛋白尿为主的各类肾脏疾病的证治规律。提出调整脏腑功能、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合理使用激素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脑神经纤维束重建,以此确定不同位置行侧脑室穿刺时的最佳角度与深度。同时为侧脑室穿刺提供一个最佳适宜的并可供选择的部位。方法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扫描标本,其中90例标本来自CT扫描,另外30例来自DTI成像。在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进行测量,找出在侧脑室穿刺手术中最佳的穿刺角度与穿刺深度,同时对与侧脑室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大小还有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不同与否进行了测量比对。结果大脑左右两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上缘与下缘的垂直距离是22.2±0.5mm,侧脑室长度为124.1±2.1mm。在额叶穿刺入路中,穿刺深度和角度分别是105.2mm至109.4mm和71.6±2.7°。在枕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是90.7mm至111.4mm和15.3±1.8°。以上两种方法是传统穿刺入路途径利用CT和DTI技术所测量的结果。在顶叶穿刺入路中,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为124.4mm至130.2mm和56.6±2.0度,此方法是根据DTI重建技术第一次新开创的一个侧脑室穿刺方法。结论最佳的顶叶穿刺将对脑部造成最小的损害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功能的完整。DTI图像结合脑神经纤维束重建对侧脑室穿刺起到重大作用,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确定最佳的穿佳穿刺角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