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临床上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浸润和转移,恶性肿瘤细胞要实现浸润、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等;二是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HSP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纵隔前肠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纵隔前肠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51例患者中有24例(47.1%)无临床症状.MRI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16/21,76.2%)高于CT(14/41,34.1%).囊肿位于前上纵隔5例,中纵隔18例,后纵隔28例.完整切除35例,大部切除16例.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42例,食管囊肿7例,胃肠源性囊肿2例.结论 纵隔前肠囊肿术前诊断困难.应积极手术治疗,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肺周围型孤立结节14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内孤立结节 (sloitarypulmonarynodules,SPN)是指肺内孤立的类圆形病灶 ,直径 <4cm ,无肺不张、肺炎和局部淋巴结大[1] 。关于SPN国内外资料已有很多。本文探讨的是局限于肺野外 1/3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的、直径≤ 3cm的SPN。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影像形态特点多样性 ,痰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又不能确诊 ,所以此类病变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上是临床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难题。作者总结 198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 2 14 0例肺部疾患 ,并严格按上述标准筛选…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的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启明  周乃康  柳曦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43-1345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压力测定,其中16例行24h食管pH监测,12例行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平均为3.42mmHg,经比较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差异有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其压力值(3.42mmHg)远低于正常括约肌的静息压(10~45mmHg),因此其抗反流作用的程度是有限的.本组16例术后食管24h pH监测表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延长,食管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平均为13.78%,为正常人的11倍,反流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达43min,说明手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83.3%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进一步证实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结论:1)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2)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3)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4)24h食管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5)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6)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5.
槐耳颗粒对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金克)对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胸部恶性肿瘤病人后辅以槐耳颗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用槐耳颗粒治疗1个疗程(12周),监测其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对照20例胸部良性疾病的T细胞亚群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胸部良,恶性疾病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水平相比均显著下降,经槐耳颗粒治疗后恶性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结论:槐耳颗粒可改善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59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行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癌组织与肺组织之间EYA2表达差异,分析EYA2表达与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YA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EYA2分布于NSCLC细胞浆及细胞核中,胞浆中表达更明显.EYA2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有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鳞癌中无变化.结论 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对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行开胸术的患者235例作为实验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患者分别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及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比观察各组术前、术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止痛有效率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之间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量有显著差异,其中A组用量最少,C组最多.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并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22例肺癌和37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3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51.64%,明显优于单项检测。3项肿瘤标记物测定水平和灵敏度与病理类型有关;血CEA以腺癌最高;血NSE以小细胞肺癌最高;血CY-FRA 21-1以鳞癌最高。结论:3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通过肝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素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NSCLC和1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结果66例NSCLC组织中肝素酶表达阳性率为74.2%,而正常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中无阳性表达;肝素酶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P=0.042)、淋巴结转移(P=0.005)有密切关系;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结论肝素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明显上调,并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相关,但不能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纵隔囊肿的疾病分类、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6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纵隔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有临床症状,71例无临床症状.MRI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8.0%,较CT的38.2%高.结果 囊肿位于前上纵隔53例,中纵隔34例,后纵隔35例.完整切除103例,大部切除19例.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42例,食管及胃肠源性囊肿9例,胸腺囊肿31例,心包囊肿19例,其他囊肿21例.2001年以后的64例病例中常规手术35例,微创手术29例,微创手术患者较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 纵隔囊肿以前肠囊肿最常见,术前诊断率低.胸腔镜等微创手术是治疗中、后纵隔囊肿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