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对晚期乳腺癌患者气虚证的作用。方法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及对照组38例,均予以三升袋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加用生脉注射液250ml静滴。2周后评定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常规水平。结果实验组的乏力、气短、自汗等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0%和65%,远高于对照组的50%、20%和30%;实验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细胞的升高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乏力、气短、自汗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疗交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交替吉非替尼治疗,B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总缓解率( ORR);比较两组患者的PFS、O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A组的血液毒性较B组更大,两组其余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ORR为82%,B组ORR为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A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2.6个月,B组中位PFS为9.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 A组患者中位OS达到30.7个月,B组中位OS为27.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1);EGFR突变类型亚组分析得出, EGFR外显子19缺失患者,两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GFR 外显21突变患者,两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9个月vs 25.8个月,P=0.047)。结论化疗交替EGFR-TKI在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可以作为新的选择方案,尤其是在外显子21突变患者应用比单纯EGFR-TKI能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对THCA的与后续影响。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通过wilcoxon检验分析肿瘤与正常样品之间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使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与THCA的风险预后模型,使用中位风险评分将THCA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使用ROC曲线用来评估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肿瘤与正常样品之间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的不同表达,3个基因上调,14个基因下调。lasso Cox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IGF2BP2、FTO、IGF2BP1、RBM15。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OS明显较低(P=4.278e-02)。ROC曲线中AUC值为0.783,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较有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进行模型效能检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HR值为2.083(P <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HR值为2.653(P < 0.001)。结论m6A RNA甲基化调节基因IGF2BP2、FTO、IGF2BP1、RBM15可以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不同的临床亚群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的生脉散、越鞠丸、失笑散加减后中药复方对大鼠非梗死区心室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卡托普利做比较。方法:实验于2000-05/2002-03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他组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造成心肌梗死模型。术后3d,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组:灌胃10,5g/(kg·d)生脉散、越鞠丸、失笑散加减后中药复方溶液,该复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生产,主要成分为西洋参、黄茂、麦冬、川芍、蒲黄、山楂等;卡托普利组:灌胃10mL/kg卡托普利(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6M002G,100mg/片)1g/L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饮水。②连续给药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非梗死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表达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的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实验过程中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各死亡4只,模型组、中药复方高剂量组及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各死亡5只,最终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非梗死区心室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4组(除外中药复方低剂量组醛固酮含量,P<0.05~0.01)。②大鼠非梗死区心室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复方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生脉散、越鞠丸、失笑散加减后中药复方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室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表达下调,作用结果与卡托普利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血瘀证、痰浊证、非痰浊血瘀证汉族男性冠状动脉粥性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发病与ABC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内科就诊的12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选取典型血瘀证22例,痰浊证23例,非痰浊血瘀证2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另选本院健康工作人员20名为健康对照组,排除血缘关系,且各组年龄、身高、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用基因组试剂盒提取血液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BCA1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③组间中医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使用χ2检验;血脂指标与证型及基因型在的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基因、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证型的相关性用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遗传平衡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冠心病患者67例和健康者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87例受试者中RR,RK,KK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18%,42.53%,25.28%,等位基因R,K的频率分别为0.53和0.47。经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了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在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构成比两方面差异明显(P<0.01)。血瘀证、痰浊证冠心病患者219KK基因型及K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痰浊血瘀证患者、健康对照组(P<0.05,0.01)。血瘀证、痰浊证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KK基因型OR<1。③对血瘀证及痰浊证冠心病患者各基因型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结果表明,RR和RK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0.01),各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现RR→RK→KK的递增趋势。进一步多项Logistic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RR和RK基因型为血瘀证、痰浊证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95%CI不包含1)。结论:①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基因。②携带K等位基因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③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及其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或疑诊冠状动脉疾病者400例,均行CTA冠状动脉检查,其中53例行DSA冠状动脉造影;由2名医生对图像质量评价,采用分级评分法评价冠状动脉15节段.结果 CT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共5 793个,其中评分为4、5分5 691个(98.24%);与DSA比较,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4.33%、特异性为93.75%、敏感性为94.59%.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为0.868.256层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在不同心率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A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可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要节段影像,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较好,且不受心率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浩  王刚  吴依芬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304-130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因胸痛、干咳1天入院,无咳痰、咯血及发热。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X线检查(见图1):右侧第1前肋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物,病变区见小片状钙化,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血瘀证、痰浊证、非痰浊血瘀证汉族男性冠状动脉粥性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发墒与ABC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内科就诊的12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选取典型血瘀证22例,痰浊证23例,非痰浊血瘀证2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另选本院健康工作人员20名为健康对照组,排除血缘关系,且各组年龄,身高、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用基因组试剂盒提取血液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BCA1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③组间中医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使用,检验;血脂指标与证型及基因型在的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索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基因、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证型的相关性用多项Logistic模型分析.遗传平衡检验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冠心病患者67例和健康者2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87例受试者中RR,RK,KK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18%,42.53%,25.28%,等位基因R,K的频率分别为0.53和0.47。经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达到了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②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在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构成比两方而差异明显(P〈0.01)。血瘀证、痰浊证冠心病患者219KK基因型及K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痰浊血瘀证患者、健康对照组(P〈0.05,0.01)。血瘀证、痰浊证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KK基因型OR〈1。③对血瘀证及痰浊证冠心病患者各基因型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结果表明,RR和RK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0.01),各基因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呈现RR→RK→KK的递增趋势。进一步多项Logistic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RR和RK基因型为血瘀证、痰浊证发病的危险因索(P〈0.05或P〈0.01,95%CI不包含1)。结论:①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男性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基因。②携带K等位基因的患者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③ABCA1基因K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痰浊证、血瘀汪的保护网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曲妥珠单抗导致的心肌细胞H9C2活性抑制及SHP-1活性的影响,通过转染SHP-1和SHPC/S-1质粒后观察补阳还五汤的干预效果,从而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HP-1和pcDNA3.1(+)-SHPC/S-1,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大鼠心肌H9C2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细胞在曲妥株单抗中维持生长。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SHP-1基因及SHPC/S-1基因在大鼠心肌H9C2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采用磷酸酶活性分析补阳还五汤对心肌细胞中SHP-1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进一步观察加入补阳还五汤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测序证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且可以在曲妥珠单抗干预下的心肌细胞H9C2中稳定表达,磷酸酶活性检测证实磷酸酶活性最高的是H9C2-SHP-1细胞组,经补阳还五汤干预后活性显著下降(P<0.05); MTT法观察进一步证实加入补阳还五汤后的H9C2-SHP-1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加补阳还五汤组的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曲妥珠单抗对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可影响心肌细胞中SHP-1基因的表达,为以后进一步探讨曲妥珠单抗所致的心脏毒性的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心功能不全(heart failure,HF)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收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量达不到组织的需求,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需要。HF大体上等同于中医学的心衰,后世医家提出心衰之患,心之本体受损,心之功用失司,必然导致阴阳俱损,故治疗心衰在治本,以本达标,即阴中求阳,治宜益气养阴、益阴助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