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HE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内固定后l、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HE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骨痂的新生血管密度(MVD)均高于对照组,8、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有效提供骨折端稳定、避免应力遮挡的同时,能显著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月~2007年2月48例接受保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27.3岁(11~67岁)。病理证实:高恶性肿瘤32例(A组),包括骨肉瘤2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尤文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低度恶性肿瘤16例(B组),包括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15例。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或灭活再植术、异体骨移植术、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病灶刮除充填术保肢。A组术前、术后给予化疗。保留肢体功能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后功能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2年(0.5~8年)。A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感染等并发症截肢11例(34.4%),死亡13例,存活19例,3年存活率59.3%(19/32)。B组中因局部肿瘤复发和感染截肢2例(12.5%,2/16),死亡1例。肢体功能优良率A组71%,B组81%。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应掌握个体化原则,假体置换术及异体骨复合假体移植术保肢功能最佳,高恶性肿瘤患者若无法承受强力的辅助化疗则不宜行保肢术。  相似文献   
3.
快捷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快捷小切口技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快捷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3例.结果 手术切口6.5~10.0 cm,平均8.0 cm;手术时间25~30min.平均28 min;髋关节功能恢复快,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术后平均92分.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快捷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全髋置换小切口组、全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半髋置换小切口组、半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各60例).对每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髋置换、半髋置换组中小切口与常规切口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疗效优于常规切口组.结论 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骨科一种较为复杂的骨折,好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PFF目前临床治疗较困难,目前尚缺乏一种公认的手术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3D打印技术结合桥接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PFF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PFF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1例肢体骨恶性肿瘤首诊失误的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及挽救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5年12月问收治的21例首次诊疗失误的肢体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2个月(6~67个月)。21例中,骨巨细胞瘤(GCT)3例,骨肉瘤12例,尤文氏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恶性骨母细胞瘤1例。其中,2例误诊为“骨囊肿”行病灶刮除植骨;19例误诊为“骨髓炎”行病灶刮除,3例加用灌洗引流。再治疗方法:广泛性截肢10例,11例保肢后再截肢5例,除GCT外均辅以化疗。死亡8例(38.1%),存活13例(占61.9%),其中4例为带瘤存活。11例保留肢体的患者,按Enneking的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72.7%(8/11)。结论恶性骨肿瘤应强调首次诊疗的正确性及规范性,建立完善的转诊制度是减少治疗失误的有效途径。对于首次诊疗失误的患者,推荐以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慎用保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部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行PVP治疗50例患者,其中骨质疏松8例,转移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受累椎体数3~10个/例.椎体压缩程度10%~85%.术前、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变化,观察脊柱稳定性的变化,止痛药使用情况,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共199个椎体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单侧132个椎体,双侧67个椎体.骨水泥填充剂量1~8 mL,其中胸椎平均3.2 mL,腰椎平均4.0 mL.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前8.84±1.32 ,术后2.8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的平均前缘高度[(术前(12.01±2.75) mm,术后(13.90±2.98) mm]、中线高度[(术前11.96±1.47) mm,术后(13.06±1.93) mm]和后缘高度[(术前21.54±2.81) mm,术后(22.96±2.74)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质疏松、转移瘤、骨髓瘤可引起多椎体压缩骨折,其采用PVP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操作较为简便的微创外科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 2010年8月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7例,术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定期随访,了解神经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术前本组后凸Cobb角3°~40°(22.5°±3.6°),术后-3°~-5°(-3.1°±0.4°);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正常的50.0% ~78.7% (55.2% ±10.7%),术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5% ~ 100% (95.3%±5.0%);术后半年49例神经功能B~D患者中,46例有1~2级的恢复,3例无恢复,术后1年以上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条家犬,分为4、8、12、16周亚组,建立双侧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实验组)和钢板(对照组)进行固定,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通过不同时段的大体标本、X线片、光镜观察研究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术后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而实验组仅内固定变形弯曲1例;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痂生长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利于骨折稳定和骨折端血管长入,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