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5-FU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建立小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YH-16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YH-16加5-FU),术后2周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瘤数目、原发灶大小和毒性反应。并检测肝转移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YH-16对结肠癌细胞的IC50是血管内皮细胞的3.38倍,而5-Fu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别不大。高剂量YH-16组、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又低于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均P〈0.05)。YH-16各剂量组的脾原发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FU组和联合治疗组则小于对照组(均P〈0.05)。YH-16的毒性明显低于5-FU(P〈0.05),且两者联合使用其毒性与单用5-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中、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的MVD计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明显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YH-16与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我国当今重点攻关的肿瘤之一。过去用动物诱发性肿瘤来寻找防治癌前病变及癌的药物,结果与人类肿瘤尚有一定的差距。so年代中期国内外开始应用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系接种于探鼠建立人食管癌保鼠移植瘤株,以研究人类食管癌的特征和筛选抗癌药物。但尚未直接应用人食管癌组织接种于探鼠而获得成功。而体外长期培养的细胞系,其生物学特性受体外培养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与人原来肿瘤有一定的差异。为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于1988年开始用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直接接种于探鼠,首次建立两个移植瘤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寻…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化疗药物是非特异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果部分化疗药物在体内有较强的血管毒性,在常规化疗中恰当应用该类药物有可能改善化疗反应,提高实体瘤缓解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血压控制效果,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得到连续5年记录完整的高危对象1151人。采用Stata15.0软件,使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高危人群血压控制率从2016的23.8%提高到2020年的38.7%,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等生活方式变化不明显,体育锻炼情况明显改善,“每天锻炼”比例从2016年的22.8%上升到2020年的50.6%。面板Logit模型显示,饮酒(OR=1.523,95%CI:1.159~2.003)、超重或肥胖(OR=2.208,95%CI:1.696~2.874)是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因素,运动是血压未控制的保护因素,每天运动让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减低41.9%。结论 干预对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血压控制取得较好效果,饮酒、超重或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未来要加强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大鼠食管癌裸小鼠细胞株在国内外均很少见,本实验室于1986年11月开始,将体外恶性转化的大鼠食管癌细胞系(RE_(25-3))接种于Swiss及NC两种裸小鼠皮下,并传代获得成功,至今已传至14代,该移植瘤具有生长稳定、接种成功率高(100%),潜伏期短及无自发消退等特点。形态学观察:光镜下肿瘤为高分化鳞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符合高分化鳞癌的改变。流式细胞仪(FCM)的DNA分析,其DNA含量的DI值与其在体外培养的母细胞系相似,但细胞周期各期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在裸小鼠体内生长的移植瘤,其S期及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生长的移植瘤其生长增殖能力较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为低,生长较慢,可能与宿主对移植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用体内-体外结合的方法建起了一株食管癌前恶性转化细胞系RE_(26-3)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另一株不具备恶性转化的癌前细胞系RE_(46).提示两者病理形态上均为不典型增生,通过体外培养RE(46)细胞生物学上只有癌前细胞的特性不具恶性转化潜能,不能继续传代,而RE_(26-3)逐步显示各种恶性转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建成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蓉片对子宫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CyciinD1和P16蛋白的影响,探讨甲蓉片是否会促进于宫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方法将已制备成细胞悬液的HEC-1-B细胞,取0.3ml/只于裸鼠肩胛区下注射,建立子宫内膜腺癌裸小鼠动物模型。接种10天成瘤后,将36只子宫内膜腺癌移植瘤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甲蓉片组、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4周后处死裸鼠,取部分肿瘤组织检测CyclinD1和P16蛋白。结果CyclinD1蛋白在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激素组明显高于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P〈0.05);P16蛋白在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激素组明显低于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甲蓉片对子寓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蓉片对子宫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HEC-1-B细胞接种于裸鼠肩胛区,建立子宫内膜腺癌动物模型。将36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甲蓉片组(2.162g/kg)、雌激素组(倍美力0.045m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观察给药前后肉眼和光镜下移植瘤的形态,并根据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图。结果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与雌激素组生长曲线斜率依次增大,表明各组肿瘤的生长速度依次增快。肿瘤生长速度在甲蓉片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组明显快于甲蓉片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各组荷瘤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其中以雌激素组尤为明显。用药后雌激素组肿瘤细胞排列密集,核异型性大,核分裂多,而甲蓉片组及空白对照组光镜下所见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甲蓉片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研究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评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13人次以呼吸困难就诊,临床上怀疑存在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的NT-proBNP水平.根据<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定义的临床指标判断急性左心力衰竭.结果 急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高于非急性心力衰竭组.NT-proBNP和年龄、透析时间以及左心室厚度无关,和右心房大小正相关.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NT-proBNP水平和心力衰竭临床分级呈正相关性(rs=0.526,P=0.012).多变量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每升高100 pg/ml,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加2.01倍(OR 3.01,95% CI 2.11~3.85).经ROC曲线分析,NT-proBNP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95% CI 0.728~0.842).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NT-proBNP能作为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抗癌药物平阳霉素(BLMA5)和顺氯氨铂(PDD)对人食管腺(HEC6)和人食管鳞癌鳞癌(HEC2)两种裸鼠移植瘤株进行治疗的研究。方法:用同一种药物对两种不同瘤株进行治疗;用不同药物治疗同一种瘤株;用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药物疗效的比较。结果:BLMA5在单药的情况下对HEC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HEC2相对不明显。HEC6和HEC2对PDD单药都不敏感,但BLMA5和PDD联合用药时对HEC6和HEC2移植瘤都显示出极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剂量下,对内脏无明显损害。结论:对人类食管腺鳞癌和鳞癌的治疗,BLMA5与PDD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