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总结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1处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Wingspan治疗,通过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和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手术成功率100%,血管平均狭窄度由术前(82.3±8.0)%降至(11.2±7.3)%,手术前后狭窄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脑桥梗死2例和支架叠加导致一过性血流灌注不足1例。临床随访27例,时间5~40个月。影像学随访19例,时间5~20个月。1例发生症状性再狭窄,其他无再狭窄和缺血事件。结论 Wingspan支架植入是药物治疗无效的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但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对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过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的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依据RAN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不良事件评价依据CTCAE 4.0版标准。结果:20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和客观反映率可达到85%和60%,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3个月(1.5~11个月)和6.5个月(3~15个月)。主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建立SD大鼠视神经横断和慢性电刺激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电刺激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电刺激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分离暴露右眼视神经并于球后1.5mm处进行横断。电刺激治疗组为分离横断视神经后给予电刺激,正常对照组为横断视神经后给予假性电刺激,在处死前2d断端处放人蘸有5%的荧光金(FG)的明胶海绵,以逆行标记RGCs。在3d、7d、14d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并取材,进行HE染色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视网膜内存活的节细胞。结果在7d、14d电刺激治疗组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对视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围术期新型饮食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手术治疗的142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管理方案(术前8 h禁食、6 h禁水,术后6 h进食).观察组采用新型饮食管理方案,先进行营养评估,术前6 h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肿瘤周围水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于治疗1周后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肿瘤体积和水肿体积,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乌司他丁通过上调Claudin-1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肿瘤周围水肿的发生,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胶质母细胞瘤电场治疗相关头皮不良反应预防方案,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类试验研究设计,将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行肿瘤电场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38例纳入对照组,按照常规头皮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将2021年01月至2022年07月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胶质母细胞瘤电场治疗相关头皮不良反应预防管理方案。比较佩戴电场设备6周后相关皮肤不良事件等级(dermatological adverse event, dAE)、佩戴电场设备3个月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佩戴电场设备6周后观察组1级、2级、3级dA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QLQ-C30量表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疲倦、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失眠、角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社会、经济影响、呼吸困难、躯体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佩戴电场设备期间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电场治疗相关头皮不良反应预防管理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对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头皮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5月—2022年7月接受TTFields的73例G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前的36例采用常规电场贴片操作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后的37例在电场贴片粘贴、移除、高温环境维护等环节进行改进的患者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TTFields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佩戴电场治疗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 改良组患者发生头皮瘙痒(P=0.024 6)、接触性皮炎(P=0.025 3)、皮肤溃疡(P=0.029 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佩戴电场治疗依从性≥90%的几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分别为81.1%和52.8%,P=0.010 1)。针对两组患者头皮不良反应的研究发现,夏季患者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6.16%),冬季则最低(8.22%),采用改良电场贴片操作方法后,可以显著降低在夏季(P=0.000 2)、秋季(P=0.041 1)和春季(P=0.034 2)的头皮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TTFields患者采用改良电...  相似文献   
8.
老年胶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年龄大于 60岁的老年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分子病理学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级别、手术切除程度、 辅助治疗、手术前后卡氏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及分子标志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transferase,MGMT)、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i-67的表达等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5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 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1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6.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 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级别、术前KPS评分与OS和PFS无显著相关,手术全切、较高的术后KPS评分、术 后接受辅助治疗、较低的Ki-67指数、MGMT未表达、EGFR未表达是预后较好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较高的术 后KPS评分(P=0.019)、术后接受辅助治疗(P=0.024)以及MGMT未表达(P=0.026)均与患者中位OS和PFS较好的预后有显 著相关。结论:老年胶质瘤预后相关因素有辅助治疗、术后KPS评分、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等,但仍需多中心临床研究 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层电刺激对大鼠永久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刺激频率不同分成2Hz组,20Hz组,100Hz组,100/2Hz组。建立永久性梗塞模型。梗塞3h后,电极植入右侧大脑缺血区皮层进行刺激。分别在梗塞5h和24h进行行为学评分。在梗塞24h行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测量脑梗死比。于刺激结束1h后取脑组织Westernblot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2Hz电刺激组在梗死比的减少及行为学评分的改善方面最显著(均P〈0.05)。VEGF的表达量下降,而BDNF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脑缺血溶栓未通患者,皮层电刺激对脑缺血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伽玛刀进行治疗的1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采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周边,平均周边剂量为13 Gy,平均中心剂量25.2 Gy;治疗后随访6~93个月,平均为40.2个月。结果 肿瘤最大径为22~65 mm,平均41 mm,肿瘤平均体积为25.5 cm3。治疗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影像学缩小50%以上9例,缩小25%~50%3例,缩小25%以下2例,无变化5例。头痛10例中,改善6例;面部感觉减退7例中,改善5例;视力下降11例中,改善7例;复视8例全部改善。结论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