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探讨合理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79年 12~ 1998年 12月 ,本科收治髓母细胞瘤 5 4例 ,男 35例 ,女 19例 ,年龄 2 .5~ 2 3.0岁 ,中位年龄 9岁。全部病例先经手术切除 ,(2 5例肉眼全切除 ,2 9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 ) ,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术后均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32例后颅窝剂量≥ 5 0Gy。 2 2例后颅窝剂量 <5 0Gy。 结果 全部病例 1、3、5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9%、5 8.8%、5 5 .5 %和 4 8.3%。其中 12例放疗后复发 ,1例放疗后远处转移 (经病理证实 )。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剂量 (<) 4 5Gy分组时手术切除程度 (即有无残留 )以及肿瘤部位均对预后有影响(P值分别为 0 .0 2 5和 0 .0 4 9)。剂量 (≤ ) 5 0Gy分组时仅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有影响 (P =0 .0 4 3) ,但P值趋大。结论 髓母细胞瘤首选手术 ,术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方法是神经外科及放射治疗医师共同推荐的治疗方案 ,对肿瘤未能完整切除者 ,可通过增加局部放射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LAK细胞对白血病疗效的监测手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例成人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指数(DI)及增殖周期。结果:人脾LAK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高于未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1~14d)期间人脾LAK细胞的增殖活力高,并且稳定。在人脾LAK细胞中,未找出非整倍体细胞,DI指数在正常范围。结论:流式细胞仪可用于判断人脾LAK细胞对白血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放疗与手术、化疗一起,为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是癌症治疗中经常用到的方式。放疗利用X线、γ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等放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照射在肿瘤病灶处,由于高能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大量的杀伤、杀死癌细胞,破坏癌组织,使肿瘤缩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使用不同的射线照射方法,放疗本着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的原则,放疗方法不断更新,从普通放疗到三维适形到调强治疗以及图像引导放疗等,每次放疗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小的治疗副作用。但无论如何,放疗避免不了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受损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92Ir后装源对猪受损髂动脉进行不同剂量血管内放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时间点血管SMC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放疗组第3天起中膜SMC增殖明显受抑及凋亡增加(P均<0.05);第10天时内膜SMC增殖明显减弱,20Gy组内膜SMC凋亡率显著增加;第28天时内膜SMC增殖明显受抑,凋亡率增加(P均<0.05),20Gy组较10Gy组明显(P<0.05)。结论:血管内放疗可抑制动脉损伤后SMC增殖、促进SMC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IGRT技术,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大分割放疗过程中分次内体位移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96例肺部恶性肿瘤接受大分割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前常规行千伏级CBCT扫描并在线配准,校正误差后进行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BCT扫描并配准,记录治疗后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的体位变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后体位偏差的关系。结果 上下和前后方向随着分割序数增大分次内体位偏差减小(P=0.000);左右方向随治疗时间延长则分次内移动度增大(P=0.010),体重较大者则移动度较小(P=0.003)。相对于真空体膜,采用热塑网膜固定分次内左右移动度明显增大(P=0.009)。结论 肺部肿瘤大分割放疗分次内存在一定体位误差;这种误差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改进相关因素,可减少分次内体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6.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研究(附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泪腺腺样囊性癌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5例泪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临床治疗的研究。结果 单独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与手术加术后放疗病人比 ,复发率分别为 85 7%和 12 5 % (P <0 0 5 ) ,远处转移率和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 7%和 3 7 5 % ,74 5个月和 95 4个月。局部复发病人生存期较局部未复发者短 (P <0 0 5 )。结论 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病人术后辅以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体内某参考点在平板床和非平板床CT片上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 36例同时摄平板及非平板床CT片的成人胸部肿瘤患者 ,测量两种条件下CT片上前后径、体内参考点到前、后表面正中的距离。结果 :两种条件下 (平板床与非平板床 )CT片上前后径、前径及后径差值均数分别为 :(0 82± 0 5 8)cm ,95 %CI[0 84 36 ,0 2 80 8];(0 5 6± 0 4 3)cm ,95 %CI[0 5 487,0 12 4 4];(0 5 0± 0 4 1)cm ,95 %CI[0 4 2 30 ,0 0 0 2 0 ]。 3组数据经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t值分别为 4 0 5 6、3 196、2 2 35 ,P值分别为 0 0 0 0 3、0 0 0 31、0 0 316。结论 :用CT片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平板床与非平板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仪测定原发性肝癌DNA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冯平柏  郭文杰 《江苏医药》1996,22(8):575-575
食管瘤放射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近期疗效的判定主要依靠病人生诉、食道吞钡检查或食道摄片。本文试图测定食管癌病人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以了解肿瘤放射治疗的近期效果。材料和方法自1994年3月至1994年6月共有69名食管瘤患者接受60钴常规放射治疗的同时,进行1~3次的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检测,总检119人次.放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肿瘤量2GY,总量70GY。每两周钡造一次,结束时以症状或/和X线表现(198年第三届全国放射学会食管癌放疗后X线诊断标准)判定效果。静脉血分别来自放疗前,放疗中肿瘤量达20GY和40GY,以及…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快速对单细胞分析的新技术。我们应用该技术对门诊可疑食管癌患者的拉网细胞进行了DNA 定量测定,分析其DNA 倍体水平,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分布的变化,同时与细胞学检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拉网细胞悬液取自门诊39例可疑食管癌患者,每例拉网标本分别做成流式细胞检测悬液样品和病理学细胞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