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髓系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征.恶性淋巴瘤(ML)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以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为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产期结局,并研究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评估TPO水平测定是否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治疗方案、血小板数量、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麻醉方式、失血量及血小板输注量、死胎率等。ELISA法测定血清TPO水平,检测20例妊娠合并ITP组与10例健康孕妇组的TPO水平,同时比较妊娠合并ITP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有效组与糖皮质激素无效组的TPO水平。结果:35例患者中,12例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球治疗,3例单用糖皮质激素,20例未接受治疗。母亲血小板计数与婴儿出生时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仅1例婴儿血小板计数小于30×10~9/L。本研究中出现2例死胎,无母亲死亡。妊娠合并ITP患者TPO水平为(727.00±677.53) pg/ml,健康孕妇TPO水平为(92.56±69.60)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妊娠合并ITP患者的TPO水平显著低于9例糖皮质激素无效的妊娠合并ITP患者[(106.32±42.14) pg/ml∶(1 367.49±411.49) pg/ml,P=0.039]。结论:对大多数妊娠合并ITP患者而言,在血液科、妇产科、儿科及麻醉科医生的共同监测下孕期及围产期结局良好。血清TPO水平测定有望成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预测因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及药物毒副作用,但仍需要在大规模随机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女性患者,26岁,发现肝脏肿大及血糖升高6年余,四肢麻木、乏力4年,月经异常半年余,于2006年11月8日入院,患者1999年体检发现肝脏肿大及血精增高.曾予肝穿刺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眼科裂隙灯检查未见K-F环,予胰岛素治疗后因血糖控制尚可自行停药,4年前出现四肢麻木、乏力,有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在外院诊断为POEMS综合征,予地塞米松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患者的安全性,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前后B-NHL患者乙型肝炎五项、HBV-DNA和肝功能指标变化。将39例HBV核心抗体(HBcAb)(+)/HBV表面抗体(HBsAb)(-)的B-NHL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后HBV再激活、肝功能损害等指标。结果 10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NHL患者中,15例患者为HBV表面抗体(HBsAg)(+),占所有患者的13.89 %;39例为HBsAg(-)/HBcAb(+)患者,占所有患者的36.11 %。15例HBsAg(+)的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13.3 %,13例拉米夫定预防患者中1例(7.7 %)HBV再激活,2例未预防的患者中1例HBV再激活。39例HBsAg(-)/HBcAb(+)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7.7 %(3例),14例拉米夫定预防组HBV再激活率为0,25例未预防的患者中3例(12 %)HBV再激活。结论 B-NHL合并HBV携带患者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可控的,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或复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共55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2.2%(95%可信区间78.1%-85.7%),完全缓解率为65.5%(95%可信区间58.9%-71.6%);复治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2.4%(95%可信区间43.1%-61.4%),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28.8%(95%可信区间21.2%-37.8%)。初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59.5%(95%可信区间54.8%-64.2%),复治患者的长期反应率为29.6%(95%可信区间20.4%-40.7%)。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对于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长期缓解率高,而对于复治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治疗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的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新发DLBCL患者初次PET/CT检查中最大SUVmax与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校正国际预后指数(R-IPI)等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分析。结果:初发DLBL患者PET/CT的SUVmax与疾病分期、B症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呈正相关。R-IPI3个预后组中的SUVmax有显著区别,R-IPI预后差的一组SUVmax均值明显高于前2组,有统计学意义(P<10与SUVmax≥10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5.8%(P  相似文献   
8.
肺孢子虫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虫(现称卡氏肺孢子菌或伊氏肺孢子菌)所致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新型抗真菌药卡泊芬净毒性小,耐受好,成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PCP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选择。本文报道卡泊芬净联合治疗1例急性红白血病伴发PCP患者,以期为PCP的治疗提供相关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更正与说明     
本人在《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年第4卷第1期(第49~51页)发表了一篇题为"治疗相关性髓系白血病10例临床分析"的文章。文章刊登后,有读者指出该文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