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电刀应用的普及,皮瓣坏死又增加了一个诱发因素,电刀既可杀死肿瘤细胞,亦可烧灼皮肤产生不良影响.皮肤冷却法是否可减少皮肤烧灼伤从而减少皮瓣坏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BRMS1、u 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u 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和u 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1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u PA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BRMS1蛋白和u PA表达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1和u PA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与u PA呈明显负相关(r=-0.75,P<0.05)。结论 BRMS1与u 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在转移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头血性溢液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为乳头血性溢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血性溢液与非血性溢液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血性溢液病例中,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血性溢液组58.9%的病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非血性溢液组最为常见的是增生性疾病(38.7%).血性溢液组乳腺癌占14.0%,非血性溢液组乳腺癌占7.0%. 在影像学诊断上,MRI与乳管内视镜可更有效发现病变.乳管镜引导下的切除手术比亚甲兰染色法更准确和安全.结论 血性溢液最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状瘤,而非血性溢液多是增生性疾病所致.若血性溢液合并有临床可触及的肿块则应警惕乳腺癌的存在.乳管镜引导下的切除手术可准确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探讨其在PQ中毒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例PQ中毒患者中毒后1、7、12、21 d时血清中MIP-1α、MCP-1及SDF-1水平,并与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IP-1α水平于中毒后1 d上升,7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中毒后1、7和14 d MIP-1α水平分别为(62.6±14.2)、(101.3±21.2)、(69.8±13.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的水平在中毒后7、14、21 d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SDF-1水平于中毒后7和14 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P-1α、MCP-1及SDF-1通过趋化靶细胞迁移,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等路径参与PQ中毒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探讨其在PQ中毒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例PQ中毒患者中毒后1、7、12、21 d时血清中MIP-1α、MCP-1及SDF-1水平,并与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IP-1α水平于中毒后1 d上升,7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中毒后1、7和14 d MIP-1α水平分别为(62.6±14.2)、(101.3±21.2)、(69.8±13.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的水平在中毒后7、14、21 d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SDF-1水平于中毒后7和14 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P-1α、MCP-1及SDF-1通过趋化靶细胞迁移,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等路径参与PQ中毒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自 1996~ 2 0 0 0年期间收住本院心血管内科 ,诊断明确的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以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部位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 对象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6 3± 6 4 7岁。 4 7例为单纯右冠状动脉 (RightcoronaryarteryRCA)阻塞作为甲组 ,12例左回旋支 (leftcircumflexcoronaryartery ,LCCA)阻塞为乙组。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l年,患者能自如行走,患肢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加强人工关节置换固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流行病学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探索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收集45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基本信息、病理类型和中医辨证分型等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纳入病例均为女性,≥45周岁的患者358例(78.34%);产次>1次的患者274例(59.96%),引流产次>1次的患者324例(70.90%);有吸烟史的患者30例(6.56%),有饮酒史的患者19例(4.16%);无家族肿瘤疾病史的患者415例(90.81%)。病理类型中浸润性癌(303例)占比最大,中医证型中肝郁痰凝证(246例)、冲任失调证(128例)例数较多。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结果显示早期浸润癌与肝郁痰凝证呈正相关(P<0.05),浸润性癌与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型多为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早期浸润癌与肝郁痰凝证,浸润性癌与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具有明显相关性,该结果为中医“治未病”理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探讨其在PQ中毒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例PQ中毒患者中毒后1、7、12、21 d时血清中MIP-1α、MCP-1及SDF-1水平,并与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IP-1α水平于中毒后1 d上升,7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中毒后1、7和14 d MIP-1α水平分别为(62.6±14.2)、(101.3±21.2)、(69.8±13.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的水平在中毒后7、14、21 d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组SDF-1水平于中毒后7和14 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P-1α、MCP-1及SDF-1通过趋化靶细胞迁移,调节细胞分化增殖等路径参与PQ中毒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系统诊断乳腺高危小病灶的准确性.方法 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112个高危小病灶,经ABVS检查后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病灶的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112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63个.63个恶性病灶的ABVS测量大小为(1.59±0.52)cm,病理学测量大小为(1.52±0.5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94).良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38.5±7.4)岁,恶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52.4±1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形状、方向、边缘、边界、回声类型、有无钙化、BI-RADS分级以及有无汇聚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灶部位和后方回声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VS检测有无汇聚征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 (46/46)、73.0% (46/63)和84.8% (95/112).结论 ABVS对乳腺高危小病灶的测量较为准确.ABVS冠状面上的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和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