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细胞分裂期的细胞质中表达,是将脱氧胸苷转换为胸苷酸的催化酶,是嘧啶补救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探讨TK1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组),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血清TK1水平与各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TK1水平为(2.749±0.122)pmol/L,乳腺纤维腺瘤组为(1.319±0.1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在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晚期(P=0.049)、有远处转移(P=0.003 1)、TNM分期晚期(P=0.01)的血清TK1水平明显升高。乳腺超声(P<0.001),乳腺磁共振(P=0.005),乳腺钼靶(P=0.032)BI-RADS分类为恶性(4C-6)的患者的TK1水平高于良性(0-4B)患者。雌激素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高于低表达的患者(P=0.034)。在不同的年龄、分化程度、肿块大小及其他激素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未发现TK1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1)。结论:血清TK1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可能成为新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东汉时期之前的中医学成就,为中医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从《伤寒杂病论》开始,证的观念深入人心,从不同的证入手,用不同的方药来治疗不同疾病,方证相应,故疗效确切。但临床中在使用同一个方剂时,药物的不同剂量可能改变方子的功效。而中药用量作为方剂的基本构成要素,与方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息息相关。中药用量一直是传统中医代代传承的临床经验之一,也在现代中医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中药的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但不能忽视历代有影响力的医学大家应用小剂量中药的经验。方在于精,量在于少,效在于奇。文章旨在通过探讨临床用药“轻、灵”的安全、有效性,引起临床中医师对小剂量中药处方的重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虽然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在现代临床中已司空见惯,但我们不能忽视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故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的中药对于减轻对患者肝肾的损伤、减少不必要的中药材浪费、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方、时方入手,浅析医学史上代表性医家用药剂量的规律,以期给现代中药用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的维持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单中心探索性研究。接受一线诱导化疗(XELOX、mFOLFOX6、FOLFIRI)18~24周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评估为临床获益后接受卡培他滨500 mg,每天2次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研究首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包括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PFS和诱导化疗续贯维持治疗的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反应。结果:2014年10月16日—2017年12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例接受节拍化疗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5.0个月(4.0~41.4个月)。节拍化疗维持治疗的中位PFS为5.6个月(1.7~38.5个月),诱导化疗续贯维持治疗的中位PFS为11.4个月(6.8~44.3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8/37,21.6%)、恶心呕吐(5/37,13.5%)和手足综合征(3/37,8.1%)。没有1例患者出现3~4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并比较奈达铂/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80例接受奈达铂联合紫杉醇(41例)或顺铂联合紫杉醇(39例)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奈达铂联合紫杉醇组(TN组)缓解率为26.8%;顺铂联合紫杉醇组(TP组)缓解率为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TN组和TP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个月和5个月、11个月和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68)。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毒性,血液学毒性和脱发。奈达铂组消化道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顺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其疗效和总生存与顺铂联合紫杉醇相似,但是在疾病无进展时间和消化道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上,奈达铂较顺铂有着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的变化,评价乳腺癌转移病灶活检对于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均行转移灶再活检并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41例乳腺癌术后转移患者,采用免疫组化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其转移灶中ER、PR、HER-2的状态。结果:41例患者的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状态不一致率分别为21.9%、26.8%和9.8%,转移灶的再活检导致31.7%的患者治疗方案发生变化。结论:乳腺癌转移病灶的再活检可明确转移灶的激素受体及HER-2状态变化,以指导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任若冰  芦少敏  朱玉梅  王黎 《光明中医》2023,(20):4044-4046
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创立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法来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名方。芦少敏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研究发现,本方的适用证不仅限于病理表现为痞、呕、利的消化系统疾病,还可涵盖其他系统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芦师学习,发现凡是中焦脾胃气机运化失常导致寒与热相互错杂的证候均可使用。现通过对泻心汤原文的解读及具体临床案例分析,探讨本方治疗经验,旨在说明有是证用是方的中医辨证施治之实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