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近15年(1980~1994)病理确诊的7364例食管癌中,其中食管原发性腺癌(PEA)239例,占3.25%。通过对239例PEA手术标本(包括早期癌20例,其余为中、晚期癌)切片系统观察,指出中国食管癌高发区PEA主要起源于食管固有腺体的各级导管部分。PEA的病理组织学可分6型:腺导管癌(109例)、腺鳞癌(54例)、腺样囊性癌(29例)、粘液表皮样癌(20例)、基底细胞样癌(15例)、胃型腺癌(12例)。每型的组织图象及预后均各有特点,提示PEA组织学再分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3岁。1984年8月无意中发现右小腿外侧有一小枣大肿物,光滑,每于月经来潮前3~4天肿胀、疼痛、月经期后肿胀减轻,疼痛逐渐消失。曾于1984年12月在县医院手术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梁××,男,31岁。阴部肿物伴疼痛半日,无发热。诊断为精索囊肿。检查:患者左精索肿物约1.3cm,质硬,轻压疼,临床疑精索肿瘤,申请针吸细胞学检查。细胞涂片所见:涂片见散在及成团微丝蚴,虫体形态如丝线,部分微丝蚴有脱膜出现,另见由虫体引起的炎症变化、坏死、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及组织细胞。针吸细胞学诊断法方便、迅速,病人痛苦小,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近年来被普遍采用。我院对于肿块的鉴别,针吸细胞学检查已成为常规。本例精索肿块,临床怀疑肿瘤,通过针吸细胞检查,确诊为丝虫病。丝虫病病人阴囊及下肢橡皮肿,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可本例肿块直径仅1.3cm,而且未见其它症状。该肿块确诊后患者药物治疗即可痊愈。  相似文献   
5.
患者李某,社会性别女性,29岁,体检时发现左侧盆腔肿块5天,以“卵巢肿瘤”收入院。平素无任何不适感,原发闭经,结婚七年未孕育。查体:女性体形、声音较粗,面部较多雀斑,两侧乳房发育尚好。外阴发育幼稚,无阴毛。阴道通畅,伸展好,上端为盲端。未触及宫颈及宫体,只触及一中等硬条索状物。左侧可触及10×8×8cm肿块,实性、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边缘清,无压痛,活动。右侧未触及肿块。并以“卵巢肿瘤”施术。术中见:子宫缺如,只有一条索状组织附着于两侧椭圆形组织的下方。左侧的椭圆形组织约10×8×8cm,中硬,包膜完整,光滑、活动。右侧约4×3×3cm,中硬,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剖面均呈灰紫色,似出血坏死样,可见多个黄豆大的土黄色结节,质硬。未见输卵管组织。行双侧椭圆形组织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睾丸胚胎性癌,并行口腔粘膜细胞染色质检查:Barr小体为4%,确诊为:真男性假女性睾丸胚胎癌。随访两年无复发。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印片的AgNoRs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素丽  石磊  乔思杰 《中原医刊》1995,22(3):142-143
对82例各种癌根治标本的淋巴结印片进行AgNoRs染色,观察AgNoRs颗粒数及其分布形态。结果癌细胞核内AgNoRs平均值为4.23±1.34,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细胞核的AgNoRs平均值1.32±0.17(P<0.01);癌细胞的AgNoRs分布形态有弥散型、聚合型、核仁型、混合型,正常淋巴结内细胞的AgNoRs分布形态均为孤立型。作者提议:AgNoRs染色作为细胞学涂片常规染色之一,AgNoRs颗粒数及分布形态特点均可作为诊断癌细胞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告20例食管小细胞癌,其中19例与5例低分化鳞癌同时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有7例食管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癌一致,只表达上皮性质,提示了食管小细胞癌可能不都是起源于APUD系细胞,而是一组不同起源的分化极差的恶性肿瘤。由于病理根据细胞形态可作出诊断,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状上皮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鳞状上皮癌生长方式的体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乔思杰,姜红光,杨文起,付怀平我们曾对102例食管鳞癌生长方式计量研究发现,在诸多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形态学因素中,除淋巴结内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外,癌巢表面积密度在死于2年内与生存5年以上病例之间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9.
<正> 猪带绦虫囊蚴病(cysticer cuscelluosae)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它流行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诸省;它危害严重,常使人丧失劳动力或危及生命。本文第一作者等曾于(1979-1982年)以吡喹酮(praziguantel Emlbay 8440)治疗660例人体猪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10%左右的病人在半年至一年左右仍有新的囊结出现,此现象一方面说明吡喹酮对早期幼虫治疗无效,另一方面也说明病人在排除新感染的情况下囊尾蚴在人体内的发育时间并不  相似文献   
10.
 临床手术,尤其是肿瘤手术,常因病变性质不明确而无法进行,需要病理科协助作出快速病理诊断。为了进行快速病理诊断,各院介绍有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冰冻法(1、2)快速石腊切片法(3、4、5),F-12冰冻法(6),也有综合使用各种方法的(7)和单纯使用细胞学方法的(8),近来又有采用半导体冰冻切片法(9),但对氯乙烷冰冻法尚无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