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1.选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取距溃疡scm以外的胃体粘膜组织sg作为非癌正常胃粘膜标本。胃癌细胞3珠:MKN28、SGC7901、FGC85分别为高、中、低分化型腺癌。AONA-Hind巨marker、ADNA-ECORImarker及限制性内切酶(Hind回、ECORI、Kpnl)均为NewEnglandBiolabs公司产品。2.人胃粘膜组织线粒体的制备:取新鲜胃粘膜组织sg,用眼科剪将其剪碎,加入8~10倍体积预冷匀浆缓冲液(0.25mol/L蔗糖,lmmol/LEDTA、2.smmol/LCaCI。、30mmol/LTris·HCIpH7.5)进行电动冰浴匀浆(250~300r…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了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58周胃腺癌,27例胃癌癌前病变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B病毒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0.3%。阳性标本多属低分经腺癌;胃癌癌前病变,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粘膜EB病毒检测均阴性,结论 EB病毒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其主要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4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福建58例鼻咽癌活检的石蜡包埋组织中人乳头瘤状病毒DNA的存在及其类型。结果发现HPVDNA阳性者14例(24%),其中16型5例(35.7%),6型4例(28.6%),16型和6型同时阳性者4例(28.6%),未知类型者1例(7%)。未发现18型和11型病例。5例慢性鼻咽炎粘膜中未检出HPVDNA。42例癌旁粘膜被覆的鳞状上皮中见有挖空细胞、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等HPV感染效应。结果表明在鼻咽癌高发区HPVDNA有较高检出率,它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88例前列腺癌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及流式细胞仪(FCM)方法,检测癌基因P~(53),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DNA含量。P~(53)异常表达率为28%(25/88),c-erbB-2过度表达率为68%(60/88).PCNA(>50%)增殖指数值为74%(65/88).与对照组前列腺良性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呈阴性反应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DNA含量无明显相关(P>0.05)。77例癌旁前列腺基底细胞异型增生上皮中有9例(12%)亦显示P~(53),c-erbB-2及PCNA的异常表达,提示该异型增生的基底细胞具有恶性表型。表明前列腺癌中P~(53),c-erbB-2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癌发生有一定关系,以c-erbB-2过度表达尤为重要,3种抗体的联合应用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对前列腺癌发病机理研究及预测早癌发生有一定价值,但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葛爱敏  万榕 《医学综述》2007,13(7):506-508
CystatinM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新成员,在肿瘤的侵袭转移、细胞凋亡、组织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CystatinM基因的表达可以影响乳腺癌组织的生物学恶性潜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抗乳腺癌侵袭与转移的靶标。  相似文献   
6.
福建长乐胃癌高发区2081例胃粘膜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性肿瘤之一,在我省乃至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其死亡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亦居第一位。福建省长乐是全国胃部高发现场,在省卫生厅领导下,协同各有关单位,在长乐玉田、营前、梅花、首占等9个乡镇进行胃癌普查工作,现将...  相似文献   
7.
胃癌细胞凋亡、增殖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以及p5 3基因蛋白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分别检测 5 8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凋亡和增殖状态及 p5 3基因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癌旁对照组织 (2 .8± 0 .8、6 .9± 0 .3,P <0 .0 1) ;前者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后者 (6 5± 16 .2、11± 1.0 1、P<0 .0 1) ,且凋亡 /增殖比率呈递减趋势 (0 .0 5±0 .0 1、0 .6 4± 0 .0 3,P <0 .0 1)。胃癌p5 3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 1.6 1± 0 .4和4 .15± 0 .7;PI分别为 72± 6 .5、5 4± 8.1,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凋亡、增殖状态和 p5 3基因表达的改变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Cystatin M,CST6),反义组织蛋白酶B(CB)单/双基因共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巢式PCR扩增人Cystatin M基因全长cDNA片段,RT-PCR扩增CB基因cDNA片段.将扩增的Cystatin M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的Hind Ⅲ位点上,将CB插入到带有及不带Cystatin M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的Xho I位点上.构建pBudCE4.1/CST6,pBudCE4.1/CB单基因表达载体及pBudCE4.1/CST6-CB双基因共表达载体.利用PCR、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方法进一步验证所构建质粒的准确性.结果:人CST6,CB的RT-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分别为447,257bp.对pBudCE4.1/CST6,pBudCE4.1/CB,pBudCE4.1/CST6-CB进行测序分析证实CST6,CB序列均正确,酶切鉴定及PCR结果显示,CST6,CB的大小分别为447,257 bp且已克隆至pBudCE4.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pBudCE4.1/CST6,pBudCE4.1/CB,pBudCE4.1/CST6-CB表达载体,为深入探讨2种基因在肿瘤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华眼镜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榕  宋军  林旭  林建银 《医学争鸣》2004,25(13):1208-1211
目的: 为研究开发眼镜蛇毒药用基因工程产品,筛选克隆及表达相关药用功能基因,构建中华眼镜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 方法:一步法提取总RNA,Oligo(dT)纤维素层析柱纯化mRNA,逆转录PCR合成双链cDNA,分级分离除去小片段后,收集大于500 bp的cDNA片段,取10 ng cDNA与质粒载体pSPORT1连接、转化. 结果:获得克隆总数为2×105的眼镜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重组率97%. 利用PCR技术从该文库扩增了心脏毒素-3(CTX-3)和磷脂酶A2(PLA2)基因的cDNA. 通过对文库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24个中华眼镜蛇毒腺EST序列. 结论:所建立的毒腺cDNA表达文库质量较高,可用于进一步筛选、克隆蛇毒药用功能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在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32、Cx4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70例原发性胃癌、62例不典型增生和16例正常胃黏膜中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Cx32、Cx43的表达逐步下降;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0.75±1.52,13.06±16.09和38.09±21.89。Cx32、Cx43的表达与PCNALI呈负相关(P<0.01)。Cx32、Cx43的表达与胃癌分化有关(P<0.01)。结论Cx32、Cx43表达降低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且与胃癌分化有关,间隙连接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