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已经证明隐性循经感传(LPSC)线的全程皮肤都有阻抗较低的特性。这就显示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经络线不仅可以反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上,而且很可能在体表具有某种物质或结构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正> 前文已经报道大鼠的体表也和人类相似,存在经脉循行线。本文应用组织学和生物物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证明在这条循经的低阻线下,大鼠皮肤在毛囊和神经血管的分布方面具有形态学特征。实验用大白鼠,雌性、体重250~350克。毛囊观察组动物22只。取材前,先依前文测出背部膀胱经和腿部、腹部胃经的低阻线,分别用炭素墨水标记。然后在乙醚麻醉下断头处死。取材时,用锐刀切取宽为沿低阻线两侧3毫米,长为7毫米的皮肤块,尽可能连同皮下组织和肌肉取下,放在冰托  相似文献   
3.
经络低阻抗现象研完是经络的重要生物物理课题。本文报告循经低阻缦下角质层在形态学上与非经络线比较有差别,提出了经络循经低阻抗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对经络实质的探讨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1995~1998年间,我科采用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其效果满意,现将本疗法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以前工作已经证明人类皮肤普遍存在的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上有较其两侧皮肤的阻抗为低的特性。最近又发现这条循经的低阻抗线不仅在正常人而且在患者已经截下的肢体仍然存在。这个现象启示循经低阻现象不一定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很可能是来自皮肤本身物质结构的特殊性。深入研究这条低阻线的原因,可能有助于探讨经络的实质。本工作利用抽空减压,使皮肤起水泡的方法,初步证明LPSC在表皮层也具有低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 以前工作表明,无论正常人和患者,几乎人人都可被查出与我国古典经脉循行线相符合的信息传导轨迹,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LPSC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高度的定位性。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已经查出这条线的全程都有较其两侧皮肤阻抗为低的特性。本文应用二种皮肤电位测试仪,测定了大肠经的LPSC线上和线内外皮肤电位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黄时富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X):110-110
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应用的药物甚多[1,2]。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与布比卡因的混合液用于PCEA,以观察其在PCEA中的镇痛效应。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种类均无明显差异,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分次注入,阻滞效果良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疾患,重症患者常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如何让患者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手术治疗易发生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但报导疗效差异很大.我们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52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